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可燃冰:未来的能源愈行愈近(3)

2017-11-24 18:53:2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例如曾有地质学家将8000年前的一场毁灭性崩塌归因于天然气水合物。当时,挪威海岸外出现了高达6米的海浪。研究人员推测,甲烷气体在海底的爆炸性释放引发了这场史前自然灾难。

有专家表示,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它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很难,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环境问题,如开采不当,水合物中的甲烷一旦溢出,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部副主任邱海峻表示,我国此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了多项创新,创新研发了“地层流体抽取法”试采技术,创建了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和天然气水合物“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建立以稳定地层为核心的试采理论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钻完井、储层改造、人工举升等试采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试采的砂层流动、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井下气水分离和长期稳定生产等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六大技术体系二十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特点的开发技术体系。

他表示,经测算,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已经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的矿藏。

不过,有关专家表示,此次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首次试开采,仅是万里长征迈出关键性一步,未来要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开采,仍有长路要走。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表示,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的目标,争取神狐海域试采成果最大化。同时,继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重点目标区的详查,提供2至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此外,开展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把加强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他表示,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的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