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可燃冰:未来的能源愈行愈近(2)

2017-11-24 18:53:2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大国角逐可燃冰

追溯人类能源利用的历程,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可燃冰的价值。

人类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柴火等生物质能源获取能量。直到工业文明后,煤炭的利用使蒸汽机得以大面积推广。再后来,石油天然气使人类的行动能力得以大为提升。

但是,需正视的现实是,石油的渐趋匮乏是现代社会必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环保又储量丰富的可燃冰自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也正因此,不少大国对其青睐有加,纷纷下巨资展开这一领域研究。

今年5月,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合作,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

一直以来,美国都十分重视可燃冰研究,2000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法案》。此后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冰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今年5月也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海,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储量达1.1万亿立方米,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约10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本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开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在南海西沙海槽首次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13年在南海北部获得了多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2015年和2016年在南海神狐海域再次获得发现。目前,已在南海发现两个超千亿立方米的矿藏,圈定11个成矿远景区、25个有利区块。同时,今年5月我国也成功实施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采,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产业化面临诸多难题

但是,可燃冰开采难度之大也是业界公认,可燃冰靠低温高压封存,如温度升高,水合物中的甲烷可能溢出;或者如冰块消融、压力回升,一旦控制不当,可能造成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