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医化园蜕变的“临海故事”:“脱胎换骨”勾勒改革发展(2)

2017-08-22 14:12:1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园区刚起步时,重发展轻环保,入园门槛较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敦渊说,这导致部分企业乱排“三废”,园区持续被污染问题困扰。

空气臭、水发黑,土城村民与医药企业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一方面,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中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企业污染环境、影响周边村民的事实也客观存在。

医药产业发展,应当处理好与周边环境、村民的关系。循环化改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为此,临海以打造“绿色药都”为目标,加大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循环化改造,倒逼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氢气回收项目 宣传部提供 摄

“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

为了改善环境,临海医化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升级,在精简现有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对生产废物进行环保化、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的绿色发展。

为此,临海对医化园区低小散排污企业进行清退,13家环保不达标、改造意愿不强的企业被勒令退出园区。剩下的企业则在高标准的生产要求倒逼之下,走上绿色生产之路。

记者走进位于临海医化园区核心区内的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内,绿树环绕,宛如来到公园。一排排香樟树,巧妙地将办公区和生产区分离,空气中已闻不到浓烈的异味。

在生产区,20个按循环化改造要求的高塔与密布的生产管网相连,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再收集。“溶剂挥发到空气里就成了污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但如果回收,就是药剂生产的珍贵原料。”瑞博制药副总许加君说,新上的设备溶剂回收率达到90%,为企业节省下了数百万元的生产成本。

企业改造实现生产小循环的同时,医药园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还能进行大循环。比如园区内的临海联盛化学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一套氢气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氢气回收后,通过管道卖给气体经营公司,两年时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

目前,临海医化园区已使用中央补助资金28.9亿元,完成改造项目29个,基本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改造工作,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医药绿色清洁生产的典范。去年,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大大降低了“三废”的无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