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医化园蜕变的“临海故事”:“脱胎换骨”勾勒改革发展

2017-08-22 14:12:1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临海医化园区 宣传部提供 摄

浙江是医药大省,医药产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污染严重,企业“低、小、散”等问题一直存在。

在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的临海,却在“逆势”之中保持了稳健增长:临海人用17年时间,在一片荒滩海涂之上,筑起了一个在业内举足轻重的医化产业园。如今,医药化工已成临海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近200亿元,占临海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数据背后与转型二字息息相关。在经济新常态下,临海痛下决心,打破落后产能的“坛坛罐罐”,以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从灰色到绿色,从高污染的工业区到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临海医药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历程上,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也找回了发展的自信,成为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

  溶剂回收项目 宣传部提供 摄

朝阳产业遭遇成长烦恼

临海,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今年夏天,村民家里的窗总算敢打开了。”临海杜城镇土城村支书金先国深吸了一口气。

土城村紧邻临海医化园区,最近距离不足500米,多年来,村民们对这个“邻居”有着复杂的感情。

据金先国介绍,该医药园区未建之前,滩涂边的土城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相亲的姑娘,一听到是土城村的小伙子,转身就走了。”

从临海医化园区第一家企业奠基,到入驻企业全部建成开工,短短几年时间,数万务工者进入园区,土城村变得热闹空前。村民不少建起三层洋楼,年收入比从前提高了不少。

钱包鼓起来,烦恼也来了。医化园区里,挤着4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60多家合成革、电镀企业,个个都是排水、排气的重污染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