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海外有点”成中国制造业新动向 税收及资金显优势

2017-08-07 09:11:2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图为山西太重工人正在生产机械配件。(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扩展海外产能已经成为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动因还包括靠近消费市场、靠近技术研发中心、税收及资金成本优势等。

据了解,和在华部分外资“回流”相比,国内制造业的海外产能布局多数具有“内稳外增”特征,海外产能的提升可以被视为国内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成部分。

  海外设厂动机更加多元

从近两届广交会看,“设立海外工厂、开展海外并购”已经不再是海尔、格力等大企业的专利,而是成为囊括多数工业门类、覆盖大批中小型企业的普遍选择。

在今年4月至5月举行的第121届广交会上,《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企业专门在展位前打出大幅海报、展示自己海外工厂的情形屡见不鲜,甚至连琉璃砖这样的细分领域都有海外布局需求。

年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的德州振华装饰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化亭说,企业正考虑兼并一家意大利企业,主要是因为并购对象在捷克设有工厂,方便进入欧洲市场。

从《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情况看,我国企业海外布局动机更加多元、方向更加多样。除劳动力成本外,我国本土制造业外迁的主要动因还包括靠近消费市场、靠近技术研发中心、税收及资金成本优势等。

福州尚飞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耿说,该企业以中日韩合作方式,在非洲和越南设有工厂,非洲劳动力成本在5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而福建工厂月用工成本在650美元以上,但也要看到非洲工厂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国内的三分之一,折算后两地用工成本差相对缩小。

青岛即发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曹玉花说,继柬埔寨工厂后,企业2015年起在越南设厂,当时主要是想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零关税优惠。目前越南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和国内工厂相比仍有差距。

非劳动力成本动因在国内企业赴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投资过程中更为明显。安徽省芜湖市御茗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瀚清说,企业计划赴美投资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研发,“首要原因就是目前美国技术比国内技术发展更系统、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