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央行媒体: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2017-07-19 11:51:25      参与评论()人

金融监管能力要跟上对外开放步伐

金融时报 赵洋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7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监管能力必须跟得上,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构建新的开放格局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必然要求。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时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整体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从金融自身发展角度看,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可以产生“学习效应”,引进新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国内金融业的效率;扩大对外开放,还能够产生“鲶鱼效应”,在与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强身健体”,并通过开放倒逼和促进国内改革。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不久表示,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的经验可以推导出,金融行业不是例外,同样适用竞争和开放的规律,由此金融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看,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业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金融业开放新格局,在引入外资的同时,更关键的是可以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获得正式认定;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相继设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开放举措无疑有助于提升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金融开放的新格局逐渐成型。

在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的背景下,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但有两点需要高度重视。

其一,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一直以来,关于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顺序,在理论界一直颇有争论。美国学者麦金农教授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一书中提出,最优改革次序是先进行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再开放资本市场。有研究表示,破解当前汇率等金融风险升级的问题,核心就是调整优化金融改革开放的路径。该研究称,从顺序上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先行,汇率要紧跟其后,最后才是资本账户可兑换。本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其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监管能力必须跟得上,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不管是推进金融改革,还是扩大金融开放,都有一条基本的原则或前提,就是要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改革开放“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步都要考虑守住风险底线。这就需要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监管,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既要形成适应开放需要的跨境金融监管制度,又要加强对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金融监管做法,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本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金融业对外开放作了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高度重视。“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等具体要求,为我国未来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