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学区房计划落空背后:共建费不再好使 教育资源失衡(3)

2017-07-07 16:08:56      参与评论()人

  在北京等城市,共建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央企等部门都有不同的共建学校,比如北京二中一直就是外交部的共建学校,2017年北京二中高中招生中,还专门保留35人的外交部子女班。

  共建分为小共建和大共建,小共建学校一般为共建单位有深度合作,单位子女可以全部进入共建学校;大共建指共建学校为共建单位保留一定入学名额,共建单位子女通过参与内部竞争获得入学资格。

  开发商共建学校更多是一种商业考量,对于开发商而言,成为名校学区房对销售价格、小区价值和品牌都能带来有利影响;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共建费改善学校条件、教学设备和提高职教人员的福利待遇。

  转变出现在2014年04月18日,当时,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原则,取消共建生。这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存在共建生了。

  而且随着近年“多校划片”范围逐步扩大,开发商的共建费支出在预期上会打折扣,“说到底,划分学区是政府的事,你开发商不能左右,你即便花钱了,也不能保证小区所有的学生都能上这所重点学校。”

  根源在资源失衡

  从广义上而言,北京几乎所有住宅都具备入学资格,都可以称之为学区房;不过,人们通常称的学区房更多指具备重点中小学入学资格的小区房产。

  2007年对于北京义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北京义务教育大门正式向非京籍学生敞开,使得北京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改善的教育资源短缺情况进一步趋于紧张。

  以小学为例,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6年,北京市小学数量从2867所减少到1310所,减少一半;小学在校生人数从10万人减少至4.7万人,学校减少幅度与在校生减少幅度基本相当。

  从1995年到2006年期间,北京小学在校生数量基本以每五年减少3万人的速度递减,但师资紧张得到进一步缓建,在学生与专职教师比例上,从1978年的20.7逐步减少至1995年的16.5、2006年的9.8。

  从2007年开始,虽然学校数量仍在减少,但在校生数量开始急剧上升。到2010年,北京小学数量减少了14.9%,小学占地面积减少了12.5%。但在校生人数增长至6.5万人,较2006年增长38%。同期,北京小学专职教师人数仅增加了2.6%。

关键词:学区房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