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分享经济成资本市场最热“风口” 瞄准真痛点远离伪需求(2)

2017-07-04 09:55:49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但资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行业的自然进程。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CEO袁炳松坦言:“我说我就要5000万元,投资人说这事这点钱打不住。去年我们制定的目标是百城万点,这样可以赚到钱,但现在行业起风了,更多玩家涌进来,资本跟我说,目标定得太低了,于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改成了百城十万点,2019年上半年达到百城百万点,先跑马圈地扩大规模。”

这种狂热已经开始令业内人士担忧。投资摩拜单车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表示:“早期的投资者应该睁大眼睛关注下一个重大事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闭着眼睛进入分享经济领域,很多投资秉持的是‘从众心理’,而非商业感知。”金沙江创投资执行合伙人朱啸虎则认为:“大量风险投资可能被浪费,因为太多钱被投到同一领域。”

资本“一拥而上”又“一哄而散”并非没有先例。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百团大战”,团购曾被资本视为重要的风口,但在激烈的价格战之后,大多数团购网站灰飞烟灭,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再之后投资者在O2O领域里的损失同样惨重,一份不完全“死亡名单”显示,在教育、旅行、生活服务和汽车等16个O2O细分领域,多个项目关门大吉,仅餐饮外卖O2O项目倒闭的就有十几个。

潮水过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投资机构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说得相当坦白:“我要泼一泼冷水,有些投资人在退化,钱多人就会变傻。投资就像坐地铁一样,一辆车开过,千万不要跳车,一是有危险,二是跳上来也要补票,还不如在车站坚定不移地相信还会有下一辆车。”

但资本已经在分享经济里投入的真金白银,真的就会“血本无归”吗?答案依然取决于:分享经济是否真有需求?

分享大厅有“门槛”

进入分享经济这个“大厅”之中,要紧的是看清脚下的“门槛”。

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方式“百花齐放”,有街电和来电的“机柜式”,也有小电的固定式,既有放在“小场景”的咖啡馆、餐厅中的,也有放在“大场景”车站、购物中心的,既有必须还回出借地的,也有可以在异地归还的……但归根结底,它们真的有需求吗?

在陆宏宇看来,分享经济产品一定要建立在刚需之上,“也就是说,它能解决的问题,替代方案不容易找到,比如你打车不用滴滴,就只能坐公交或者地铁,自行车你不用共享单车,替代方案就是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