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2017成国内AI商业化元年 三大应用场景亟需落地(4)

2017-07-03 13:02:49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目前,包括谷歌、特斯拉、苹果等在内的科技巨头都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投入。而福特、宝马、奔驰等大汽车厂商,也已经将初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自家汽车上。

在一串布局的公司名单里,百度是有些特殊的一个。因为它除了对外投资,自己也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

大致梳理百度在这项业务上的动作,其自2015年开始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技术研发,当年12月即在北京进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动驾驶测试;2016年9月,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11月在浙江乌镇开展普通开放道路的无人车试运营。

今年4月,百度又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的新计划,宣布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

自动驾驶何时能投向市场?波士顿咨询的一项研究认为,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而到203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

如果再关心下自动驾驶可能被率先用在哪些场景,与出行平台合作一直是业内讨论的方向之一。原因在于,相比让普通人打定主意,尝试买一辆无人驾驶的车,搭上Uber等本身和智能交通沾边的平台,是相对可行的初期路径。

正因如此,2015年5月,Uber将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40名研究人员挖走,并成立了无人驾驶研究部门;2016年7月,其收购了一家仅成立7个月的自动驾驶货车初创公司Otto。

作为一家出行平台,Uber的涉足是必然,但潜在优势之外,现在的Uber既要面临团队重整的难题,还要应对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Waymo对其窃取无人驾驶技术的诉讼。

就在本月,The Information对全球研发无人驾驶的公司做了一个梳理,以技术、工程(人才)和商业模式三个主要考量因素进行排名。结论是,Waymo排第一,第二是近来风波不断的Uber,百度则位列第七,排名在苹果前,而滴滴也凭借其自动驾驶新方案首次挤入榜单。

“AI+”和“软硬结合”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如果放眼整个全球的AI市场,谷歌、亚马逊、苹果从今年开始已经陆续推出或者更新了智能音箱新产品,语音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已经最先开始落地。

《财新周刊》指出,在智能语音人机交互领域,美国三大AI科技巨头已经呈现出两种模式:谷歌、苹果是假设用户在智能音箱之外拥有手机、电视机顶盒等产品,他们只需在软件上打通各个设备,便可零成本地为语音助手增加一块屏幕;而亚马逊是软硬件一体化,无论用户过去是否买过相关产品,都可以直接在Echo Show上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