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Nike裁员1400人减25%鞋类业务 重组自救计划前途难料(3)

2017-06-30 09:06:3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形象受损、营销不力中国市场失守严重

Nike在运动品牌中的霸主地位曾经辉煌一时,也有许多人认为这一地位几近无法撼动。以2015年的市场数据为例,其旗下的JordanBrand曾占领球鞋转售市场96%的份额,而当时Adidas所占市场份额甚至1%都不到。

但自2015年开始,Nike与JordanBrand前进的脚步却戛然而止。

数据显示,近三个财年净利润情况图表明,Nike毛利率也呈现总体下滑趋势,2016年第四季度净利润首次同比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17财年第一季度,其营收达9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而其中,大中华区依然是Nike最大市场。但2017财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贡献的营收只同比增长了15%,是去年的一半,增长态势明显放缓。

数据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反映在未来需求状况的期货订单上,目前Nike订单增幅已连续三个季度下跌。其2017第一季度财报中的订单数据显示,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全球订单为1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但增幅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7%。这样的数据意味着Nike期货订单的增长放缓,意味着零售商存在库存堆积。如果零售终端产品不能及时消化,将极大影响投资者对其下个季度增长的信心。

另外,单看中国市场的话,Nike不仅营销不力、业绩远不如从前,还陷入了负面新闻的泥沼。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Nike被曝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Hyperdunk2008FTB篮球鞋,并没有如宣传中一样嵌入zoomair气垫,虽然之后Nike解释称是宣传上的纰漏,并对已售鞋进行退款和赔偿,但依然无法平息中国消费者这种“被区别对待”、“不被尊重”的感受,这种感情创伤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复原。

而对于Nike如今的颓势,资本市场对此的反映非常直接明显,2016年全年Nike经历了连续12个月、超过30%的股价下跌,投资人对Nike市场表现的信心几乎接近消磨殆尽。

采写/新京报记者周红艳

关键词:Nike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