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租车大溃败:2亿美元烧来2000多日订单(2)

2017-06-30 09:00:25    聚焦  参与评论()人

在凹凸租车的投资人、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看来,共享租车眼下应该追求效率,而不是规模。“过去,大家都在模仿滴滴,想靠补贴、靠流量把市场份额拉起来,最终取得成功。但这个逻辑在P2P租车上是不成立的。”梁维弘说,共享租车是个持久战,至于最终能否爆发、何时爆发,谁也无法预料。

眼下,被共享单车带火的各种共享经济正在风靡,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而在这些领域,资本驱动、速度和规模为先的理念仍然大受追捧。共享租车的沉浮故事,或许能为泡沫中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另外一种视角。

资本风起:P2P租车的平台美梦

李杰(化名)原本是一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中层员工,2014年下半年,他在一位朋友的游说下加入PP租车,虽然薪资较以前有所下降,但公司承诺给他不错的期权激励。

“当时整个创业圈的热情非常高涨,创业项目层出不穷,融资消息满天飞。所有的公司都在疯狂招人、扩张,给你一种今天加入明天身家就能翻番的错觉。”李杰回忆,那一年滴滴和快的激战正酣,融资金额动辄数亿美元计,PP租车的高管对未来十分乐观,觉得用不了多长时间PP租车就可以超越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传统租车行业的巨头。

不过,最让李杰下定决心加入PP租车的还是他对共享租车商业模式的信心。共享租车(P2P租车)最早兴起于美国,以RelayRides(后更名为Turo)、Getaround和Wheelz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私家车主在车辆闲置的时候,可以把车上传至平台,出租给需要用车的人;需要用车的人可以通过平台迅速找到附近的车。“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共享经济,和当时大火的Uber一个思路,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一定能成。”李杰说。

在2015年接受网易采访时,PP租车联合创始人王嘉明表示,共享租车行业一定会爆发,原因有三个:1,国内租车市场的潜力巨大;2,自驾游市场高速发展;3,共享经济盛行,用户接受度高。

为了佐证自己的判断,王嘉明拿出几个数据:2015年中国3亿人有驾照,有1亿私家车;2025年中国可能会有10亿人拥有驾照,但私家车数量预计在2亿辆左右。与这种矛盾同时存在的现状是,私家车的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0%,而共享租车可以将私家车10%的商业利用率提升到和营运车辆一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