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王石宿命:20多前挣脱深圳国资约束 如今重回国资怀抱(4)

2017-06-23 10:46:19      参与评论()人

  多位当时的亲历者都告诉记者,那时深特发,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其本身经营状况亦不甚良好,所以,很难拿出资金有效地支持万科的业务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深特发持有部门万科的股权,曾因有关案件是由,被法院冻结。

  90年代的国有、国营企业,三角债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以至于1993年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后,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清理三角债。当然,其时的朱镕基还面临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盘活”国企,一场浩大的国企改革,就要来临。

  深特发——一个股权被冻结的大股东——很多年之后,王石又要经历一个股权几乎被全部用于质押的大股东。历史多少有些相似。

  

  那时的深特发,是传统国资状态的典型代表:经营状况一般,管制掣肘不少,具体到对万科这个子公司身上,就是“给钱不多,管事不少”。这样的状态,让王石为首的管理层,头痛不已。

  这不是观念上的“头痛”,而是现实中的“绞杀”。在深圳,万科眼见着新鸿基、和记黄埔这样的港资开发商大举拿地,动辄几亿元的土地价款一次性支付,而万科由于股权结构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介入,眼看着地块被港资抢走,然后获得颇丰的利润。

  王石开始考虑的是策略性大股东的问题。所谓策略性大股东,按照王石的定义,就是拥有较强资金实力、金融资源,且有发展房地产的诉求,又缺乏一支专业队伍的企业。所以,在华远接盘深特发未能成行之后,王石和管理层开始考虑引入华润的问题。

  在当时的市场中,华润虽是国资背景,但是总部设在香港,其运营方式、管理作风等,均等同于市场化的现代企业。一开始,王石为首的管理层选择的,是华润(北京)置地公司,按照当时商定的交易细节,华润(北京)置地公司,将接手深特发持有万科的股权。

  机缘巧合,这时的任志强,已在华润(北京)置地公司公司任董事总经理,他又一次参与了收购,但是,和那次南下一样,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王石为首的管理层,给自己设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期限,是2000年前后。然而,万科提出的以华润(北京)置地公司为交易对手的方案,仍然未能通过审批,最终,耗时8个多月的反复磋商与谈判之后,万科终于迎来了能够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其发展的大股东——华润集团。

关键词:王石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