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王石宿命:20多前挣脱深圳国资约束 如今重回国资怀抱(2)

2017-06-23 10:46:19      参与评论()人

  在去往酒店的路上,郁亮告诉任志强,事情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细说,任志强也没有意识到,那将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回到酒店,又踏踏实实地睡上了几个小时。

  直到第二天上午,任志强才意识到,要变天了。

  

  任志强的到来,是其时王石挣脱深圳国资大股东行动的一部分。那时,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是深圳特区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特发”)。按照王石和任志强商定的结果,任志强南下深圳,是为了买走深特发所持的万科股权。

  王石早期的多位创业伙伴都曾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王石对于深特发这个大股东非常不满。主要原因是深特发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对万科的发展难以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同时,又对万科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更多资金发展持反对态度。

  更加微妙的是,在万科当时的董事会结构中,王石还是大股东深特发的代表。换句话说,王石是“自己和自己作战”。

  90年代初,当时万科股价上涨较快,王石曾力劝深特发总经理抛售万科股票回笼资金。当时,深特发持有万科约800万股,万科当时股价的算术平均值约在25元,此举应该可以回笼两亿元资金。但是,深特发的总经理告诉王石,“企业股也是国有资产,变卖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谁敢卖?”

  王石顿时语塞,尽管深圳不甚流行姓社姓资的探讨,但听到“国有资产”四个字,他还是知道其中分量。

  如今,万科被业界视为典范的公司股权分散,在当时其实一点也不值得羡慕。因为万科的规模很小,实力不强,股权的分散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股东不愿对公司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那个年代,深特发作为万科的大股东,持股约9%。

  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但是,当迈入90年代时,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企业办社会”、“船大调不了头”等问题,国营企业普遍负担沉重,经营乏力。特区深圳的情况好于全国,但深特发这样的国有企业,也一样不能“说投资就能拿出一大笔钱”。深特发,是那个时代国有企业中一类的代表。

  由于持股比例过低,深特发对于增资扩股又十分抗拒,担心自己在公司的股权比例被进一步稀释。王石眼见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公司却没有资金支持发展。最终,王石动了帮深圳国资大股东找买家的心。

关键词:王石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