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人工牛黄暗藏凶险:儿童用药安全或受危及(2)

2017-06-01 16:38:2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风险之二:危害物质缺乏管控手段

人工牛黄原料中,小散户加工提取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在80%左右,这与人工牛黄处方对原料中胆红素含量不低于90%的要求相去甚远。

武汉百草园生化有限公司但吉介绍,人工牛黄生产企业如果用了这些小散户生产的胆红素,为保证生产出的人工牛黄符合标准,势必就会加大投料。

“这种貌似符合标准的现象,实际上会给药品生产带来不确定的风险隐患。”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郑萍认为,药品的含量越高,表明其所含的杂质越少,人工牛黄处方规定杂质为10%,表明这是安全底线。用含量80%的原料加大投料,但是高出的10%杂质又是什么?对于用药安全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

一位长期从事胆红素提取研究的业内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活猪引流胆汁成为一些散户、小企业获取提取胆红素的猪胆汁的主要途径。活猪引流胆汁,就是给猪做手术,安装胆汁引流管。由于瘘管的创面属于开放性创口,为保证不发生炎症、感染,饲养者会定期给猪喂食抗生素。“这些含有抗生素成分的猪胆汁,在加工提取过程中很难被分离开来。”

更为“凶险”的是促胆素的使用。促胆素也叫盐酸苯肼,给猪注射后,在体内分解为苯酚和苯胺,苯酚被吸收后与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胆红素,注射盐酸苯肼2~3天后,血清中的胆红素可增高10倍以上,反复注射可产生同样的现象。

检阅相关文献,几乎没有胆红素中苯酚、苯胺的检测方法或手段,也没有关于相关抗生素检测方面的文章。

1992年“苯猪肉”后,全国对使用促胆素进行了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但是,“促胆素”使用基本处于打而不死、死灰复燃的状态。

风险之三:偷工减料潜规则尚未遏制

2016年6月3日,CFDA公布了关于重庆格瑞林药业有限公司和白云山东泰商丘药业有限公司违法生产人工牛黄原料药的通告, 从公告的内容看,与业内多年举报的人工牛黄生产领域违规行为有关。

“个人承包有人工牛黄生产资质厂家进行生产的违规行为,自1998年文号整顿以来一直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痼疾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王先生说,随着举报与地方保护主义轮番交替,目前的个人承包行为越来越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