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杀死女鞋之王者并非电商 百丽与82岁老板一同老去(2)

2017-04-27 16:10:5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有些事不会轻易改变,比如虽顶着百亿富豪头衔的邓依旧很庹缩(吝啬),早年间800万港币购入的140平米何文田宅子照样住得有滋有味。但有些却注定事过境迁,比如无论是旗下取自法文“美丽”的百丽,还是Staccato(思加图)、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和Joy&Peace(真美诗),市场标价已是动辄千元越来越贵;又或者,六年前出现过中风的他,82岁了。

在这样的时点翻看百丽国际的最新财报,或许是一种折磨。确实,花无百日红,百丽也难例外。现在看来,2014年高达47.639亿港元的全年净利润是一道余晖,2015年即下挫38.4%至29.34亿港元。转过年来就更加不妙,中报时17.3亿的盈利表现又同比下降19.7%,其中主打产品的女鞋类则下滑12.7%。而近期出炉的2016年全年预报更加糟心,15%至25%的股东应占盈利同比下降,夫子自道背后是情况持续走坏的板上钉钉。

其实查下市值便能领略到寒意,当前的444亿港元较十年前上市首日的697亿港元整整缩水了36%。

有市场人士关注到这家自有店铺之王—去年11月末时拥有20630家,其中13145家为鞋类专卖,而在1994年时仅有16家店,2004年时亦只在内地布置了1681个销售网点,至2012年时则为5340家,高峰期间日均开店5家—目前已进入收缩状态,只2015~16财年即关店逾360家。

但记住,如果当店面租金成本占据单品销售标价三成时,调整部分店面反而是一种有益的财务处置手段。问题的关键,是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百丽赖以成名的女鞋在老店的同店销售业绩一直呈抛物线式下坠。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该数据四个季度分别下滑了16%、10%、13%和6.2%。

赢得转型时间才有后话

在中国女鞋界,素来有百丽及非百丽两个虽不严谨却是事实的分类,后者阵营中包括达芙妮、千百度、星期六等著名品牌。通过上市后大肆收购,百丽国际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多品牌攻守兼备的矩阵,在以百货店、购物中心为主卖场的零售端,其往往占据后者超过半数鞋品类营业面积,再加上标价较竞争对手平均高出三成,超高的毛利和净利率使得其确实成为一头现金奶牛。

然而,一旦老店同比销售下挫20%,那么再自负的头颅也得“倾低”。就如同近日李嘉诚旗下屈臣氏即撤换了其中国区CEO罗敬仁。无他,尽管去年店铺数增加了400多间,但老店同比销售增长却是-10.1%。再劳苦功高也得推出辕门斩马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