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文显堂:房产调控面临稀缺性与抗药性双重困境(2)

2017-04-18 08:04:1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房产限购政策产生的效应似乎二者皆有。尽管调控政策还有“加码”,但不仅没有让房价应声下降,反而加重了房产的稀缺性。例如,我国的一线城市聚集着诸多优势资源,吸引着众多有资金能力的人涌入,因此这些地方商品住宅房的购买力相对持久,导致稀缺性也越来越强。另外,虽然调控政策的目标是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却给人以“房屋供不应求”的心理暗示,致使投资者心理都形成了这样的定式,即每一次房价停止上涨,甚至小幅下跌,都是为下一波房价继续暴涨做准备,所以不可“错失良机”。

其次,二手房对调控政策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多数二手房都在市区,所处位置优越,所谓的天价学区房正是位置决定市场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二手房不像开发商靠银行贷款垒起来的一手房那样时间成本巨大,对于二手房的房主而言,达不到心理价位便不会轻易出售。正是由于二手房具有这两大特征,便容易形成“众人捂盘”的现象,有时候销量跌了,但价格依然坚挺,从而让二手房具有了对调控政策的“抗药性”。

面对房产的“稀缺性”和“抗药性”并存的状况,创新调控政策已势在必行。

一是要在解决客观性稀缺的同时,更要化解心理性稀缺的顽症,不能简单打压房价。否则,在心理性稀缺的作用下,会导致调控失效。二是要解决对调控政策的“抗药性”顽症,尽量多出新“药”,不能反复吃一种“药”。如果仅靠加大剂量来克服“抗药性”,便会出现不良后果。

文 |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曾任国企董事长、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 文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