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文显堂:房产调控面临稀缺性与抗药性双重困境

2017-04-18 08:04:1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房产调控面临“稀缺性”与“抗药性”双重困境

新一轮调控风暴,让房产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观察近期各地的房产调控政策,核心均为限购、限卖与加码,其目的都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然而,房产调控政策却变成了重大利好,极大刺激了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

截止到3月30日,全国50个热点城市合计出让土地金额为5885.8亿元,同比上涨了59.6%。其中,拿地最多的20家大型房企招拍挂拿地总金额超过3030.63亿元,比2016年同期拿地最多的20家大型房企合计拿地总金额上涨了75%。

北京于3月26日晚出台了史上最严商办房产调控政策,新政执行3天时间里,商办房产成交就由此前一周2333套销量,跌至仅成交3套。

但如此冷清的市场丝毫没有降低开发商的拿地热情。3月30日,北京出让朝阳区金盏乡的一块商办地块,经过33轮竞拍,最终以22.5亿元被拍出。不仅如此,全国土地市场的热度也同样很高,成交楼面均价呈上行态势。

本来旨在抑制房价上涨的调控政策,怎么变成一种强有力的利多消息?房地产市场为何会出现与调控目标背道而驰的局面?整个社会都在为之困惑。

其实,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分析,便会一目了然。

首先,调控政策强化了房产的“稀缺性”。历次房产调控都离不开“限购”二字。而在商业活动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出现限购:一种是商家面临产品滞销,库存增加,便反其道而行之,采取限购策略,造成稀缺假象,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另一种则是对一些稀缺性的生活必需品实施限购,确保人人都买得起、买得到。前者是心理性稀缺,后者是客观性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