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什么构筑了中国快递市场的金字塔(3)

2017-03-27 15:22:16    中国网财经  参与评论()人

人物周刊:中国和国外在快递行业上的差别主要在哪里?差别源于什么?

杨达卿:商业环境差异是根本,中国快递是靠人口红利和碎片化商业生态构筑的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最初可能没想到可以站这么高。通达系的创业人,或许开始只是挣钱养家,但在路上走着走着,发现前面还有个金字塔,就爬了上去;而美欧快递则是现代商业环境下精密构建的摩天楼——楼顶上的人,从一开始就用套路做事——FedEx从成立就是拿风险基金的钱干起来的,目标就是盖一个摩天大厦。对中国快递企业来说,走到今天既有幸运,也有汗水付出所得,但离世界顶级企业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不断调试中,让自己更强大。

人物周刊:国内知名快递公司现在的普遍焦虑是什么?

杨达卿:随着民营快递五强都已经成为股市金鱼缸的金鱼,过去不被围观的被围观了,过去不透明的要透明,现在一则焦虑如何加速提升品牌形象,撕掉过去被舆论贴满的负面标签;二则要考虑如何用品质服务捍卫市值,给股东一个好的交代。

人物周刊:圆通陷入“被倒闭”风波,行业的蓬勃和从业员的个人满足感中间是否有鸿沟?人与社会的鸿沟不只是这一个行业的体现?

张杨波:现在大家说的快递行业蓬勃有三个特征:一是快递业公司众多,发展速度迅猛;二是从业人员从无到有速度飞快;三是业务量大,无论是快递单件数还是快递消费量都很惊人。然而,快递员工的工作环境、职业晋升和社会福利待遇却明显不足。如果快递业做不到以人为本和尽快增加快递行业的附加值,行业蓬勃的背后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人物周刊:快递公司的形态从诞生到现在,变化主要在哪里?

杨达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后,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弯道超车更多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但除了顺丰外,大部分民企还属于“营寄生”企业,更多依赖快递跑腿创造财富,还没有完备的产业链;而包括中国邮政、中外运、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国有企业,虽然早期拥有大量服务网络和资源,但体制制造了温床,垄断政策制造了棉被,使得他们在半梦半醒之间错失布局发展的黄金时段。

人物周刊: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快递业的形态会是怎样,这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影响快递员作为个体的命运?

杨达卿:技术正在改变劳动密集型行业快递业——不只是无人机和无人车等“智慧腿脚”的应用,还包括大数据平台等“超级大脑”的应用,京东物流2016年的平台化和开放化,实际和菜鸟网络一样在向走智慧物流和供应链数据平台转变。

未来五至十年内,快递经营模式或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直营式快递顺丰快递、京东物流的“重人力”经营或变“轻人力”经营,通过大数据的超级大脑导流物流,低端劳动力大幅降低,或外包给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未来可能出现新加盟模式,通达系顺势而为,或许过去的劣势未来会变优势。在技术主导下,快递员要向技术化快递产业工人转变,否则将面临失业。

张杨波:快递文化是物流过程理性化趋势的表现。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中将现代社会的消费过程看作理性化的过程,包括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四项特征。这四个特征放在快递上一点不过分,高效率指的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成本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可计算性指的是快递商品的价格、重量以及要送达的地点都可以精准计算;可预测指的是送达时间和收货时间都能在消费者的掌控范围内,可控制指的是每一个包裹都在精妙的组织网络中得以呈现。

这种文化的出现与网络电商的大范围普及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国内快递业正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上述四项特征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接下来进入快递行业的调整阶段,那么人性化和差异化将可能是快递文化转变的一种可能趋势。

杨达卿

《现代物流报》执行总编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专家委员、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著有《供应链为王》、《羊圈困境》。

张杨波

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和社会学方法论。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 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