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一支国产笔的突破与担忧(2)

2017-03-13 15:21:4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不过,研发笔头的成本并不低。资料显示,科技部的笔头研发项目花费了6000万元经费。

邱智铭介绍,虽然太钢已经能够批量生产材料,比日本和德国的生产成本低,但贝发还必须把前期研发的经费摊到材料上,这导致前期的成本并不低。

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足影响制笔“内力”

造出好笔,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技术方法,但在品牌营销上,中国制造的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是距离产业化和大批量生产仍然有着一个过程,有时客户依然会要求采用外国的材料。”贝发集团总裁办主任张雪莲在今年1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在邱智铭看来,如何让中国好笔从中低端市场中闯出来才是真正的问题。“便宜的笔一支只能挣几厘钱,而有价值的笔一支产品利润可以顶得上一台空调。”不过,圆珠笔市场小,利润低,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足,这导致该行业成长“内力”不足。

浙江光华文化用品公司董事长丁樟荣在今年2月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表示,公司过去曾研发出一款新笔,非常受市场欢迎。但一夜之间,40多家企业都开始生产一模一样的笔,这款新笔不久就被跟死了。

新京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看到,销售最好的“圆珠笔批发”产品价格为13.9元36支,已有1.9万人付款;而“G20峰会领导人用笔”产品是865元一支,只有2人付款。

“好笔制造出来后,市场需求有多少,如何推广出去,才是现在必须攻克的难题。”邱智铭说。

代表委员建言

周厚健:

没有研发支撑不能叫制造业

新京报:几年前,经常有人说制造业不赚钱了,你怎么看待外界唱衰制造业的声音?

周厚健:说制造业不行了是很浮躁的说法,我的技术人员来跟我说硬件不赚钱了,要靠软件赚钱。我就问他,软件在什么条件下运行,是在设备上运行,设备还不是制造出来的。制造业有很多像这样的领域是很有生命力的。

制造业不仅是加工,没有研发支撑就不能叫制造业。劳动力不断上涨确实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中国企业档次不提高的话,会很麻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需要素质较好的制造企业。

新京报:制造业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周厚健:往高端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经营结构升级,这是最切实际的办法。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在于提高产品档次,如果走中高端路线,制造业还有20年的好日子过。企业经营结构升级不仅仅关系到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中国的乐凯能生产胶卷,所以柯达、富士胶卷在全球都卖三四十元,在中国的售价只有二十多元,如果中国企业生产不了,外国企业都会顶着高价在中国市场销售。

新京报:怎么看待“无人工厂”的概念,会不会影响就业?

周厚健:如果机器人成本比劳动力低了,自然会取代人。不过现在有些工厂为了搞“无人工厂”的概念,有的岗位明明机器人暂时还不能胜任,却还要坚持做并付出高成本,这就违背了经营原则。

中国近几年的就业计划都完成了,我估计今年也能超额完成。毕竟中国基数很大,只要以后能有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就业不是大问题。

新京报:中国制造业出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针对不同的国家地区,中国企业需要做哪些工作去适应当地用户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