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漫游将成历史 流量时代领航(2)

2017-03-13 10:08: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参与评论()人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三大运营商因为提速降费少收了400亿元,摊到全国差不多十三亿手机用户来计算一年我们国家平均每人每个月是省了2块6。

从今年十月一号开始,每人每月省下的钱可能会更多,但是其实现在打电话的使用频率很低了,我们现在使用微信,还有移动数据业务其实更多。

以中国移动为例,近几年它的语音业务收入是持续下滑的,从2013年的54%已经下跌到2015年的41%,下跌了13%,预计2016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下跌到35%。相反,数据流量业务收入的占比从2013年的18%提升到现在的40%左右,还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通信业务实现的收入是856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语音收入只占了30.4%,比去年下降了7.9%。

打电话的人都少了,漫游费还能省到哪儿去,于情于理这项“化石收费”早该取消了。

其实,市场也没当个事儿

从股价上的反应来看,3月6日港股中国移动跌了0.82%,报收于84.4中国联通跌了0.64%,报收于9.26中国电信跌了0.83%报收于3.57。

但是从3月10日的收盘情况看,中国移动下跌0.24%,但是中国联通已经上涨了0.10%,报收于9.55,也就是说取消漫游费这一消息给大家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烈,属于可以消化的范畴。

这就是由于现在语音通话实际上使用频率已经不高了,大家更多的是使用数据业务。这次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收益是国际长途降费,也就是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说的降低国际长途资费,这对那些出国留学、旅游、出差的人是很大的利好。

三、前瞻——修路有止境内容无限量

三大运营商的财务报表在铺设管道的硬件上投入了较大的成本,而当前语音时代已经显出了颓势,进入流量时代后,一定会倒逼改革。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主要的优势就是通道,也就是说拥有了高速公路不管上面跑的是什么车,都要在我的路上跑,那么三大运营商主要关心的应该是在自己的路上附加内容产品的价值。

我们清楚记得,当年的移动以自己庞大的用户基数率先推出飞信,可以说独领风骚了一段时间,但是为什么最后被BAT这些提供内容的公司抢断了这个端口,这是值得思考的。

运营商占据着硬件通道的优势,同时也成为他们创新的惰性和顾虑。想当年的柯达,占据着冲印的巨大市场,以为自己拒绝数码技术,数字时代的浪潮就能停住么?不可能。

同样的,运营商在专注建造自己硬件通道和保障网络运行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去与内容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奇迹出来。这样的结合早已经有先例,2015年5月,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以4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在线,2016年10月,美国电信巨头AT&T以85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时代华纳,转型成为一家媒体巨头。

运营商的盈利模式的惯性让他们比较享受这种以硬件投入来占有资源的模式。的确,他们占有相当的资源,但是通信的“高速公路”早晚有尽头。现在是4G时代,下一步5G,成本的投入用脚后跟想都知道是多么巨大的成本,这个成本是运营商愿意投入而内容提供商不愿意投入的,也就形成了寡头的市场。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硬件设备和通道建设上,以后的发展在哪儿?

实际上,拿现在来说,4G建立起来了之后,我们大家已经在使用了,那么“高速公路”本身已不再是受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上面跑了多少车、服务区有没有消费。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果利润完全压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就会形成开始的利润很高,但是逐渐递减,后劲不足的情形。

2015年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收购美国在线时,它的CEO就提到,电信运营商的最后一块阵地是流量收入。中国现在一年的流量是89亿G,我们该关心的绝不仅仅是这89亿G的流量在眼前能获得多少收入,而是这么巨大的流量到底在干什么,用户在看什么内容,与内容的结合是运营商迫切需要转型的一步。

四、总结

取消漫游费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流量时代。语音通话的降费实际上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有限,而移动端的内容和服务的提升才是我们关注的重头戏。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极高,虽能坐享过路费收入,但真正享受其红利的是BAT这些内容提供商,他们在这条信息之路上赚的盆满钵满,分了巨大的蛋糕。2017年,运营商如何以改革者的姿态破而后立,多在服务和内容上下功夫,是时代的考验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