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原标题:货币政策委员会刘世锦: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推进
降低杠杆率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去杠杆成效如何?杠杆有何结构特征?对于我国杠杆率趋势该如何看待?《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记者:一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去年以来的去杠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您如何评价?
刘世锦: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稳杠杆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比2017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2018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二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2018年5月,M2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为稳杠杆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人民银行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优化信贷结构。2018年5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1%,低效融资需求受到明显遏制;房地产贷款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18.9%,增速下降13.7个百分点。此外,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表外融资等业务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增速明显放缓。三是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明显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