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哈佛刘小乐:免疫治疗只能助攻抗癌, 病人需“每人一味药”

2018-06-19 11:57:2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从概念上来说,所谓的免疫疗法,即激活调动起患者自身的天然免疫系统,从此前对癌细胞的“麻木放纵”转变为“清醒攻击”。

刘小乐介绍,一个人得癌症,一方面原因在于存在基因变异,另一个原因即自身免疫系统的失败。以免疫系统的主力军T细胞举例,“一般情况下,这些T细胞在血液里循环的时候就会起到一个‘哨兵’的作用,遇到正常细胞就会把它归为‘良民’。 实际上,人年轻的时候体内也有癌细胞发生,‘哨兵’通常就能识别并杀死它。”

但人体一旦进入逐渐衰老阶段,或整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哨兵”的作用会减弱。“T细胞种类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能识别不同‘坏人’的花样变少了,如果识别相应‘坏人’的T细胞死了,那就识别失败。这样癌症细胞就能潜伏下来,一段时间后它的表面就会放出一些其他蛋白,相当于给T细胞拿出‘茅台酒’来迷惑它”。

刘小乐形象解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T细胞、B细胞就在癌症细胞旁边,但却没有起到杀伤的作用。这就因为虽然‘哨兵’在那儿,但它已经喝醉了。”

无论是一度炙热的CAR-T疗法,还是PD-1这样的免疫阻断抑制剂,都相当于重塑失去杀伤力的免疫系统。

目前面临的尴尬在于,除去潜在的副作用,免疫疗法的受益者范围依然很小,难以撑起它作为癌症“终结者”的宏大角色。

刘小乐提到,“现在大家觉得最兴奋的是2016年,整个癌症免疫治疗市场是540亿美元,2022年预计会增长到2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刚需客观存在。”不幸的是,“不同的癌种对免疫疗法反应不一,即使是同一种癌种的病人反应也不一样。”

如何提高响应率是免疫疗法亟待克服的短板。

跨学科人闯入癌症治疗大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