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更开放|侠客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2018-04-13 09:16:42      参与评论()人

如此不均衡的资本流动模式,无疑将使亚洲各个经济体面临资本外逃的高风险和更高的融资成本,这也会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加新的风险。

既然现在中国央行已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列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么“稳步”和“渐进”的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不但不会增加市场风险,反而可以让更多的资金关注中国流入中国,起到平衡的作用。

因此,易行长在解释为什么要采取开放金融市场的举措时会强调,“当我们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时,我们会考虑资本流动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资本流动平稳,其有利于全球配置资源……目前,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比例偏低。随着中国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鉴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需求,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平稳高效。”

时机

坦白来说,了解中国加入WTO历史的朋友应该都明白,当年中国对金融业对外资的开放是有承诺的。但为什么当年的步子不敢迈得太大呢?

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当时还太弱小。1999年末,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将近3.2万亿,仅次于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居亚洲第二位。就算成立了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账后,到2003年四大行的不良率仍然高达20%以上,标准普尔在那一年题为《中国银行观察》的报告中干脆就宣布,巨额坏账已经引致四大行“技术性破产”。

四大行尚且如此,其他金融行业实体就更不用提了。中信证券到2003年上市时,市值才100多亿人民币,是当时高盛等国际投行市值规模的十分之一;保险业的差距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至于金融租赁、消费信贷这些行业,对当初的中国来说几乎闻所未闻。

所以说,如果当年真的大幅开放外资准入,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会和现在有天壤之别。

其次,中国过去十几年高效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发达国家更为平缓的经济周期,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平稳是密不可分的。

应该说,无论是配合政府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放贷,还是配合政府维持资金市场稳定,要求大银行不能中断向小金融机构的拆借,中国的银行业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试想,如果银行业最重要的话语权不在政府手上,而是在外资,甚至只是在私企手上,结果会怎样?

那为什么现在又允许开放了呢?

时代变了嘛。“狼来了”的故事固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小绵羊都已经长成魁梧的“super山羊”了,就算“狼”真来了,那也只能学会与羊乖乖地和平共处。

怎么个super法儿?

且不说工商银行是世界第一大行,平安保险是世界第一大保险公司(按市值计算),单从目前国际上有的金融行业形态看,中国也一个不落。甚至,对于那些国外不够发达的移动支付、消费信贷等业态,中国还开始对外输出了。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