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邮票市场如何可持续地实现经济意义(2)

2018-01-10 16:20:43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一般而言,与之相关的,还有整体收藏投资品市场的活跃。2013年左右,有关中国买家跨国“寻宝”“拍宝”的报道不绝于耳,大量买家的成交价格远高出市场估值,成为全世界眼中的大土豪。《TEFAF2017艺术品市场报告》指出,2016年最大的变化是全球拍卖销售额、拍卖成交量大幅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美国,欧洲也下降了。亚洲现拥有全球拍卖市场的最大份额40.5%,中国市场占绝对优势。

不管相关部门多少次重申绝对没有货币超发过,也不存在主动信贷扩张,实体经济和实体个人都还是更不明就里却也更敏感的发现,自己手中的钱必须要买点儿什么能够增值更快更多的东西才行了。所以,有钱的人溢价n倍把许多在市场上沉寂比较久的藏品又炒成了“香饽饽”,有点钱的人尽了全力把中国的房市变成了“不是住的而是炒的”,有不那么多钱的人则在各种想得出来想不出来的文玩核桃玉石等等上急病乱投医的买卖。

应该说,经济通胀压力带来居民的保值需求,是邮市出现“大热”的很重要原因。

邮票的升值潜力

但是邮票的升值潜力真的高吗?

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物以稀为贵。

大家都知道黑便士,第一枚邮票,英国1840年发行,珍稀中的珍稀品。还有毛里求斯“邮局”邮票,1847年,毛里求斯总督夫人为举行舞会邮寄请柬所发行,是英殖民地最早发行邮票。邮票由一位钟表匠雕刻,由于既没有经验且视力极差,结果将“post paid”印刷成“post office”。目前实寄封仅发现1个,1993年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

要嘛早要嘛少要嘛错要嘛以上都是。

中国最“值钱”的邮票差不多也是如此。

一种是时间够早量也很少纪念意义够强。比如大龙邮票,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其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实寄封存世量极少,本身已是故事和传奇。去年在香港拍卖,483万港币。

再比如,慈禧太后60寿辰“万寿庆典”邮票,是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专用于馈赠,未公开发行。去年,全套版票拍卖出172.5万港元。

另一种是量很少而且有错漏等特殊历史原因和意义。比如孙悟空未发行邮票,是1964年邮电部计划发行《京剧脸谱》特种邮票中的一枚。但因当时的政治环境,被认为宣扬封建迷信,同革命样板戏“唱反调”,只好取消发行。销毁时,仅极少数邮票幸免遇难。去年拍卖成交价格161万港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