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22家IPO企业排队搁浅 大发审委这些“秘诀”该重视了(2)

2017-12-05 09:22:04    国际金融报  参与评论()人

会不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对此,大发审委上任伊始就让市场为之猜测不停。

那么,上会企业为何会“折戟沉沙”?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过率的下降归根究底还是企业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被否企业被发审委员“顺藤摸瓜”多数是因为自身暴露了若干的“蛛丝马迹”。比较多见的有:毛利率高于同行企业但缺乏合理解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披露、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募投项目的合理性。

以最新被否的联德精材为例,联德精材被发审委员重点关注了客户依赖性、关联交易、员工薪酬、高管薪酬以及子公司等相关问题。

不难看出,联德精材被否原因涉及信息披露重大遗漏、招股书真实性存疑、出现重大会计差错、经营管理不规范、独立性存疑等诸多问题。

由此可见,除了对企业盈利和持续经营能力等常规财务指标的关注,大发审委把目光更多投向了日常生产经营和内控制度落实等合规性领域。

“不让申报企业带病过会”,这是年初证监会就透露的监管信号。

业内人士表示,打铁还须自身硬,申报企业要想过会,还是要从自身做起。

壳资源难受追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IPO审核日渐趋严,通过率大幅下降之后,或许会有一部分拟IPO企业选择“借壳上市”,从而再度掀起壳资源的“追捧热潮”。

对此,投行人士赵笏阳对记者表示,并购重组市场会保持目前平稳的状态,追捧热潮可能性不大。IPO收紧会带来借壳上市的热潮,是基于以前的市场经验,但是目前来看,借壳的优势并不明显。

据了解,伴随着IPO提速和并购重组的审核趋严,二级市场“壳公司”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巨变。

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壳公司”的买卖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从“一壳难买”逐渐变成“一壳难卖”。

数据显示,自从2016年的重组新规出台之后,借壳越来越难。2016年筹划重组上市的有30多例,2017年包括360借壳江南嘉捷在内也只有5例。

对此,程毅敏指出,“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自然筛选和淘汰的过程会使得可选择的壳资源标的变得更多,也就是说,存量的壳公司会变得更多。从这个角度分析,市场应该不会出现壳资源受追捧的现象,反而会继续遇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