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22家IPO企业排队搁浅 大发审委这些“秘诀”该重视了

2017-12-05 09:22:04    国际金融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22家IPO企业排队搁浅 大发审委这些 “秘诀”该重视了)

本以为是一趟通往资本之海的大冒险,结果变成了排队搁浅。

一艘、两艘、三艘……一眨眼,二十二艘IPO大船搁浅在入海口。

自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审核低通过率引起拟上市企业和相关中介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整个证券市场的焦点:IPO一周通过率20%,本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55.74%。

面对新股发审低通过率的“常态”,排队的488家IPO企业忐忑不安,保荐机构等中介如履薄冰,连已上市公司的资本之海都掀起了波澜。

有业内人士感慨:审核风向就像橡皮筋,松的时候啥感觉都没有,紧的时候感觉能把手勒断。

据记者统计,大发审委上任以来,共审核60家企业,34家获通过,19家企业被否,另有5家企业暂缓表决,通过率降至56.67%,与前期相比,IPO通过率降低了两成以上,接近三成。统计显示,自2016年至今(截至2017年11月30日),发审委共审核IPO企业712家,其中608家获通过,过会率为85.39%。明显降低的通过率引起了业界关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堰塞湖”现象正在消失。据统计,2017年,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一年3个月左右,较2016年需要2.4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

同时,根据目前证监会核准速度,预计2017年全年将核发430家。未来从申报到上市平均审核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至12个月。

提高合规度是关键

一方面,IPO审核明显加速,堰塞现象明显缓解,市场对此翘首以盼;另一方面,大发审委手起刀落,过会率屡创新低,IPO企业哀鸿遍野。

究竟是什么铸就了IPO这“冰与火之歌”的奇景?是审核力度发生变化还是这些企业确实不行??

北京某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变”,发审委员刚刚换届,审核风格相应改变;二是“不变”,证监会依然坚持“从严审核”的导向不动摇,质量不过关的公司就是不得过会。

中邮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程毅敏则进一步指出:“IPO通过率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他认为,首先,发审委的审核方式重大改革后,审核风格变化有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其次,发审委员的终身追责制度改革,倒逼委员从严把关。因此,在过会企业质量不高的情况下,通过率大幅下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