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以后,看我能不能在人工智能理论方面对大家有所交代
13年前,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到清华大学全职任教。那时,在他所研究的算法和复杂性领域,中国学术界几乎是一片空白。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本科生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又被称为“姚班”,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他一手建立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致力于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物理、数学、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他为学院吸引来一个囊括了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的讲席教授组。
年过半百,再度出发。他说,这是“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
回国之后,姚期智一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这次参加《机智过人》,他希望能为科普出一份力,让更多的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学子,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内涵和未来机遇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对于人工智能,大众的态度通常分为两派,一派强调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另一派强调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姚期智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既然人工智能已经诞生,人们无法禁止对它进行继续研究。工具都有两面性,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要防止科学知识变成危险品,最佳办法就是用最好的技术来掌控它,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进而立法。”
算法、数据、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3项核心技术。过去10多年,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这项技术仍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我认为‘强人工智能’指的是,这个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一个比较单一、特定的工作问题,还能接近人类的思考、推理方式。从图灵开始,这一可能性被提出来已经有五六十年了。刚开始大家非常乐观,但是慢慢发现做到‘强人工智能’的高难度,于是开始朝‘弱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姚期智说。在他看来,想要达到“强人工智能”,真正的突破口就是理论。
姚期智介绍,“现在,算法、数据、计算能力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处理大数据的能力、深度学习所带来的算法正好结合起来,使人工智能突破了以前的瓶颈,并慢慢应用于更多领域,如金融科技、医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