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打造以民营为主体的国际化高新区(2)

2017-09-15 10:37:0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这种全新的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市区镇政府“三结合”运营模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尊重市场化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也从体制上确保了高新区发展从决策到落实、从规划到建设过程中的强大执行力,体现出科学性、灵活性和一贯性,取得了高质高效的成果。

同时,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完全按照市场化需要设置,以人为本,用人唯才,创新激励等机制,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才能。在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下实现了一种新突破,也是我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有益探索。

在搞活体制,形成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的同时,高新区也没有放松党建工作,2010年,在成立紫竹商会基础上,全面建立了高新区党工团组织,实现了党建“应建尽建”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面履行工会职能,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产业多元性文化与企业个性文化紧密结合。

  创新模式造其“新”

紫竹高新区在发展模式上,改变以往传统招商引资为主的模式,注重培育新兴产业,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逐步实现从“招大”向“扶小”转变,为本土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创新资源,打造国内龙头企业的集聚地。

园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网络视听、民用航空等产业吸引和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功能性平台。在建设之初,紫竹高新区吸引了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等一批世界500强公司到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全球高端研发集聚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改变了以往“招商”为主的发展策略,转向了“培育”本土高科技企业为主。

园区充分利用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及两所高校的人才资源,一方面积极培育更多具有年轻活力的大学毕业生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扶植以民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科创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开放企业的研发、技术和市场资源,孵化培育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紫竹高新区不仅关注园区基础设施等“硬条件”的建设,同时围绕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需求,把重心放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上。从产业创新、创新孵化、投资融资、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加强有利于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人才在创新和创业方面构造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让人才和企业专注创新、安心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