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人体冷冻行业鼻祖美国公司阿尔科:冻人已有41年,争议仍存(2)

2017-08-30 09:13:28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乔斯·堪史波格(Jose Kanshepolsky)。

堪史波格说,从1994年至今,他几乎全参与了阿尔科在此期间的123位例人体冷冻。在他看来,随着人体冷冻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以人体冷冻作为死后处理的人会越来越多。

数据似乎表明,人们的确对人体冷冻这一尚且没有被证实的技术越来越感兴趣。阿尔科在1976年完成第一例人体保存,到1994年的18年间,共有29例完成。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间,阿尔科完成34例,而此后的11年(2004-2015),新增例数跃升至75例。热情还在高涨,2015年至今的两年时间里,已经有14位新“病人”被置于阿尔科的液氮罐中。

但何时复苏、能否复苏,都是未知的。2014年,阿尔科现任CEO马克斯·莫尔(Max More)在接受BBC采访时承认,他们无法担保人体冷冻最后能成功,“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有很多地方可以出现问题”。但他又表示,“并没有基础物理学上的限制说人体组织是不能修复的。”他无法给出具体的复苏时间,“我们可能甚至不知道,未来会用什么复苏技术。”

繁琐的步骤

当澎湃新闻记者问起,40多年历史的阿尔科在近两年在冷冻技术上有什么进展时,堪史波格开始列举:技术人员改进了外科手术台,改造了全新的杜瓦罐,相比以前的那个,“体积更大,容量更大”。“我们还换了一个新的颈动脉插管装置,”堪史波格带着些许兴奋地写道这些变化,有时还用感叹号。

阿尔科的新旧杜瓦罐对比。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如果不了解人体冷冻的操作程序,很难理解,堪史波格提到的变化指代什么。根据公开的资料,澎湃新闻梳理了阿尔科完整的手术过程——

阿尔科会实时掌握,已经明确要接受人体冷冻的会员健康状态如何。一旦进入最后的生命时间,阿尔科会开始几小时、几天或者几周的病床边等待,直到“病人”临床死亡。但有时,会员自杀或意外身亡,阿尔科很难越过警察和法医,对“病人”进行第一时间的冷冻手术。

一般而言,被宣布死亡后,“病人”会立即被置于冰水中,并用心肺复苏器来保证其血液循环和呼吸。静脉注射手术也在这时候实行,一系列药物被注入到体内。这些药物能防止“病人”的大脑受到灌流伤害,而麻醉剂可以降低大脑的氧气消耗,从而进一步保护大脑。大脑是人体冷冻中最被保护的部位,它是记忆的诞生之地。

接下来是运输。如果“病人”所在的医院不允许进行人体冷冻手术,“病人”将在维持心肺支持和冷冻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另外的场所。“病人”的血液通过心肺机循环,其将接管“病人”自身的心脏和肺。在几分钟内,心肺机中的热交换器将使“病人”的体温降到水冰点以上几度,血液也被一种防冻保护剂所代替。

接着是低温灌流。在阿尔科,大血管将和一个灌流电路连接,首选的血管通路是主动脉弓和右心耳,通过开胸手术来完成。传统上,接受脑神经系统冷冻的“病人”也是接受同样的手术。但自2000年开始,对于这类“病人”,阿尔科开始使用直接连接颈动脉和椎动脉的方法。

基本的灌流和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保存剂相似,其在接近0℃的状态下,在“病人”体内循环,洗净剩余的血液。防冻保护剂的浓度将在2小时内逐渐增加到最终目标浓度的一半。这种缓慢的注入将降低渗透应力,并留以时间使得细胞内外的防冻保护剂的浓度达到平衡。接着,防冻保护剂的浓度将迅速增加到最终浓度,一直保持到静脉流出浓度等于目标浓度。

阿尔科的手术台。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阿尔科会使用工具在颅骨上打两个小孔,并通过它们来直观地监视大脑的状态。这使得脑灌流能够通过染料注射能到验证,并能够对大脑的渗透反应进行观察。

在灌流结束时,防冻保护剂的浓度约为60%。在被溶液充分渗透的组织中,残留的少量水分将不能冻结,当被冷却到低温,这些组织将成玻璃状。因而在理想条件下,“病人”大脑能够实玻璃化冷冻,即无冰保存。

低温灌流之后,阿尔科通过电脑控制氮气循环,在-125℃的情况下,将“病人”冷冻,其目标是尽可能快地将“病人”所有部位冷却到-124℃(玻璃化转变温度)以避免任何冰晶的形成。冰晶会刺破细胞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也是防冻保护剂的目的。

“病人”将在两周内进一步冷却到196℃。在这长时间的冷却过程中,“病人”将被密切监视是否有破裂的情况发生。

最后是放入液氮。“病人”都被保存在-196℃的液氮中,这些液氮被装在真空绝缘的杜瓦罐中,每隔几周就需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