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对话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中的美国操作者:不保证能“复活”(2)

2017-08-17 09:12:2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对于他们来说,这也许是一种终点,但他们仍对终点满怀希望”

澎湃新闻:你接触人体冷冻领域多久了?

德雷克:我已经参与过70多例人体冷冻手术,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美国,也有世界各地比如欧洲和亚洲的。在中国首例之前(指2015年杜虹的头颅冷冻),我还在泰国做了个两岁女孩的病例。

澎湃新闻:此次,中国完成首例本土人体低温保存,在技术上中国和美国的公司有什么差异?

德雷克:中国在某些关键步骤上已经比美国相对改善了,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在外科手术上。在美国,我们是在患者停止心跳后才开始进行人体冷冻的操作,而这种介入一般是在心跳停止后1个半小时甚至有时候2个小时进行。尽管那时人体已经开始冷冻,但在这一过程中,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

在中国的这一次,我们更像是进行一种在医院的常规医学操作,我们会对病人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可对需要外来辅助的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的重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

这意味着,对于临床上已经判定为死亡的人来说,进行人体低温保存的时间窗口是比较充裕的,ECMO还能保持患者的血液和氧气循环。在我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体现了技术的改进。

第二个比美国有优势的体现在降温程序上。美国的降温是分段式冷却法,程序降温仪只能降至零下110℃,再继续冷却只能通过转罐的形式继续降温至;零下196摄氏度。而这次的程序降温仪能让体温持续地从室温降低到零下196摄氏度,也就是液氮的沸点。为了不使这一过程受到任何干扰,全程由电脑程序控制。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澎湃新闻:在展文莲的这次人体低温保存手术中,你们医疗团队对她鞠躬,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是吗?

德雷克:这是我们第一次对病人实行这样的礼节,非常令人动容。我们在美国并不是这样,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只是没有这个习惯。我个人觉得非常感动,我从中感受到了荣誉和使命感。我们的确应该如此对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