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学家《自然》子刊刊文:首证寨卡病毒能感染周围神经(2)

2017-08-02 09:19:14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寨卡病毒对人类神经嵴细胞的影响,研究团队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组引入了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转录组测序)法,揭示细胞在病毒感染情况下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和寨卡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中的人类神经前体细胞(hNPCs)比较发现,在分子病理学角度,寨卡病毒感染人类神经嵴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类神经前体细胞两者之间存在区别。也就是说,寨卡病毒感染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时在发病机制等方面或不相同。

研究者还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法对细胞凋亡和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基因进行针对性试验。结果显示,核转录因子c-Jun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仅在寨卡病毒感染的人类周围神经细胞中增强,暗示和c-Jun磷酸化相关的细胞凋亡是寨卡病毒感染的人类周围神经细胞死亡的可能途径之一。同样,发现组蛋白H3的表达和乙酰化仅在寨卡病毒感染的人类神经嵴细胞中下降,暗示组蛋白表达的调控异常和乙酰化或许和寨卡病毒感染的人类神经嵴细胞的死亡有关。

“一己之力”力量有限

谈到上述这项对寨卡病毒对周围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许执恒提到,“耗时并不多,大概半年时间不到完成了。我们同时在做许多其他的研究,很多工作并不是为此单独展开,效率就比较高。”

许执恒团队主要完成的是论文中动物模型的体内实验部分。万事开头难,这部分实验一开始卡在了选取模型动物上面。“我们最早采用了正常的小鼠模型,结果发现感染数量非常少。摸索之后,我们和秦成峰团队最终选用了 I型干扰素受体缺陷的A129老鼠,后面基本就没有什么难度了。”许执恒提到,“这和临床现象也是吻合的,一般被寨卡病毒感染的患者通常是免疫能力较为低下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由许执恒团队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明囯莉和Gabsang Lee研究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唐恒立研究组、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金鹏研究组等研究人员联合完成。许执恒表示,“跨领域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有的是专注于神经学的,有的是病毒学领域的,靠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

通过本土联合或国际合作,中国科学家在寨卡病毒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就在7月26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一项研究成果,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团队,合作设计的“多肽类病毒灭活剂”可有效杀灭寨卡病毒,阻止其感染孕鼠及其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