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妈巨量放水5100亿难解渴 旱情会否影响投资?(3)

2017-07-20 09:11: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该如何理解逆回购“锁长放短”和MLF“锁短放长”的相悖之处?

孙彬彬认为:

逆回购主要是为了调节“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余缺”,因此在操作上主要为了熨平短期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财政收支节奏、季节性因素等。MLF操作意在“弥补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主要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央行这种“相悖”的操作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实际上反映的是央行越来越稳健“中性”的操作内涵,即从前期实际“中性偏紧”的操作,回归至实际“中性”。

进一步结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17日央行在党委扩大会议中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来看,多数机构仍然认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央行“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的意图不变,未来“不松不紧”将是主基调。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要求相匹配,且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作出动态调整。现今经济表现出增速稳、价格低的特征,量价分歧较大,并且信贷扩张略显低迷,货币政策应以稳健为前提,“中性”为基调,综合现阶段经济现状,加之动态调整也会综合去杠杆进展的因素,在去杠杆效果明显的背景下,有可能阶段性缓和。此外,6月以来资金投放量保持了相对充裕的水平,可见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意图,并将保持温和的货币政策不变。

资金面紧势难续

“等缴税的扰动过去,估计资金紧张不了几天。”前述交易员告诉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

考虑到本周是缴税走款高峰期,且下旬还有商业银行海外分红等因素,资金面可能面临较多扰动,机构出资心态比较谨慎,短期流动性仍可能面临压力,但市场人士认为,后续央行仍将适时“补水”以平缓资金面波动,且随着季度性因素消退,资金面紧张形势大概率明显缓解。

国信证券表示:

“由缴税引发的资金波动不用慌张。首先,缴税是季节性因素,7月过后,8月和9月财政存款大概率将出现负增长;其次,11日央行主动重启逆回购,17日逆回购明显加量,反映出央行呵护资金面的用心;再者,M2增速目前在历史低位,历史数据来看,要提高M2增速,银行间资金利率应保持在偏低水平。”

孙彬彬进一步指出:

前瞻来看,央行当前操作更为靠近“实际中性”,也就是所谓的“不松不紧”。

其一,下半年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虽不足以改变货币政策基调,但仍有保持中性操作的必要;

其二,伴随着M2增速大幅下降以及5月理财增速降至9%的现状,金融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收紧的必要;

其三,外围因素仍然受到通胀下行的制约,鸽派声音再起,短期内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较为缓和。

孙彬彬认为,在“不松不紧”、“削峰填谷”式的货币操作下,资金面有望维持在实际中性,资金利率保持在利率走廊内运转。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孟祥娟认为:

“结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出于金融稳定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考虑,预计下半年资金面不会出现大幅的放松和收紧,整体呈现资金面稳中小幅下行的走势。”

长江证券宏观固收分析师赵伟则指出:

短期来看,对流动性环境不宜期望过高。当前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处于历史低位,央行货币投放主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资金成本中枢继续保持高位,对流动性环境不宜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