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妈巨量放水5100亿难解渴 旱情会否影响投资?(2)

2017-07-20 09:11: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多因素导致突发“旱情”

市场人士指出,短期流动性骤然收紧,主要归因于缴税走款、资金到期规模较大、商业银行海外分红、外汇占款持续流出等多因素叠加,尤其7月份财政缴款规模可能超过50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指出,资金面突然趋紧,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点:

第一,7月逆回购到期量不小,仅上旬就有5300亿元到期,此前MLF续做完全对冲了MLF到期,虽然连续三日投放超千亿逆回购,实际上仍未完全对冲逆回购到期。

第二,7月份是传统的缴税大月,财政存款的增加将给资金面带来压力,而在央行完全对冲的操作思路下,边际扰动对于资金面影响放大。

第三,6月份外汇占款仍在环比下降,市场此前曾寄希望于外汇占款转正,利好基础货币投放的预期落空。

财政存款方面,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

“7月财政存款增幅或超6000亿。受企业所得税季度缴款的季节性规律影响,每个季度的首月为企业上缴上一季度所得税的时间点,这会导致季度首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有一定冲击,且由于纳税时点集中在中旬后半段,时点冲击较为强烈。从历史数据来看,7月份财政存款平均增长4333亿,高于4月均值,略低于10月均值;结合今年4、5月份财政存款均高出历史均值2000亿左右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7月份财政存款增幅或超过6000亿,7月中旬下半段面临的时点冲击较强。”

境内企业海外分红方面,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

“从企业层面看,我们根据已公布的分红派息方案,统计了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的派息规模和派息时段,并以此来推测外币需求的量级。发现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在今年6-8月三个月间,需要支付约3000亿元的股息,情形与往年大体相仿。

但从银行结售汇来看,银行售汇中的收益和经常转移项目表现出较为同步的季节性波动,结合派息规模来看,派息购汇确实影响银行体系资金情况。考虑到今年以来,银行结售汇逆差大致在1000亿左右波动,处于历史低位,派息购汇或将对银行资金面产生一定扰动。”

公开市场紧急补水5100亿

面对“旱情”,央行再度彰显了对流动性的呵护之情。

周一(17日)早间,央行即公告称,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金融机构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7月17日开展了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创逾一个月最大单日净投放;随后的周二,逆回购操作继续加码至2000亿元,交易量刷新近一个月新高,实现净投放1305亿元;周三,央行继续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再度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也就是说,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央行已累计开展逆回购5100亿元,累计实现资金净投放3700亿元。

不过,在央行祭出天量逆回购后,资金面依然偏紧,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明松暗紧”的猜测。尤其从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上的一系列操作来看,逆回购“锁长放短”与MLF“锁短放长”操作持续相悖,一时间市场对央行操作意图众说纷纭。

逆回购操作方面,6月中旬之后,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长达12个交易日,自7月11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之后,至19日累计开展逆回购7200亿元,其中5300亿元为7天期,仅1900亿元为14天期,同时28天期操作暂停。与此同时,对应区间内到期的逆回购有3500亿元中,其中7天期仅700亿元,28天期则有2800亿元。整体上,逆回购操作体现出“锁长放短”的倾向。

MLF方面,央行则体现出“锁短放长”的操作倾向。4月以来,MLF投放呈现每月一次性足量对冲到期量的特点,同时投放期限逐渐拉长至1年,甚至在6月、7月仅进行了1年期MLF操作,4月以来,MLF投放量为18125亿元,其中1年期高达16180亿元;而回笼的15113亿元MLF中,1年期仅16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