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哪来?企业办大学未必不可以

2017-06-20 18:37:42    腾讯财经  参与评论()人

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动机》分论坛现场

腾讯财经 作者孙春芳

夫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6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届论坛在香港举行。在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人才方面,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没有人才,没有硅谷。”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如是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表示,粤港湾大湾区20年之后是怎么样的形象,决定了它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大湾区发展的是知识型的经济,因此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创新生态系统,除了资金、人才、创新精神之外,一要容忍失败,让创业者有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机会。第二企业内部之间要开放沟通交流。第三大学要注重基础研究,为企业的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深圳学院院长海闻表示,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人才,一要发展高等教育,旧金山湾区人口760万,有80多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口1.2亿,却只有不到80所大学。人才不仅需要吸引,也要培养。因为一般而言,人都是在哪儿上学,在哪儿工作。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办更多大学,尤其是研究性大学。 第二,要进行教育改革,珠三角地区办学的缺点是眼界不高,格局不大,跟北京和美国有区别。因此未来大湾区办的大学要有全球视野,未来远见。同时,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知识和能力,不要像现在这样,培养的是螺丝钉,需要在高校内发展一些交叉学科。海闻同时建议粤港澳三地要加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

海闻同时表示,要为人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除了知识产权保护,创业便利之外,也要为优秀人才提供医疗居住等好的生活环境。

香港前教育署长罗范椒芬表示,香港和内地的高校如何合作?未来高校改革的方向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融合,以项目为基础,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办学。

同时,由于港澳和内地之间有不同的制度,因此要做到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必须在国家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和城市定位,让大湾区的优秀人才按功能定位聚在一起,产生群聚效应。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