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人民币报价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 瞄准基本面根本锚(2)

2017-05-27 09:39:28    金融时报  参与评论()人

建设银行外汇专家韩会师也表示,按照当前的市场心理,一旦美元出现反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增大是难以避免的。

近期,美元/人民币一年期NDF再次升至7.1。刘健表示,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上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基本稳定。在此情况下,尽管人民币汇率仍可能因6月中旬美联储加息预期而承压,但预计贬值幅度较小。

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会走回头路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2016年2月份以来,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7年2月份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24小时调整为15小时,避免了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自民生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逆周期因子是在“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联动关系中增加了一些调控,会边际弱化收盘价格的影响,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盘间交易惯性产生的扰动。考虑到金融强监管、整体流动性收缩,叠加6月美元加息大概率落地等因素,情绪传染可能触发资产价格的联动,此时汇率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2015年以来,经过两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和运行,市场从汇率价格的纯粹接受者到目前的参与者,这是质的进步。汇率形成机制不会走回头路,在宏观审慎的大框架下,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有一定的协调和规避,是必要和合理的。”上述人士表示。

申万宏源分析报告指出,人民币已经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本国经济金融情况为锚是人民币承担分散全球货币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终极目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多体现本国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变化。

韩会师认为,此次调整可能是为了减少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能否真正实现仍有待观察。他认为,要改变美元反弹时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需要改变人民币对美元的横盘状态,改变即期汇率持续大幅度偏离中间价的格局,同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波动区间。这一方面令市场逐渐适应人民币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另一方面也为美元未来一旦反弹时人民币可能走弱预留更大的调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