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人民币报价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 瞄准基本面根本锚

2017-05-27 09:39:28    金融时报  参与评论()人

5月26日,本报记者从多位外汇交易员处证实,中国央行已于本周通知中间价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银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据悉,逆周期因子的模型参数由各报价银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遏制市场非理性炒作行为,从而避免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

避免供求“失真”和汇率“超调”

近期,美元整体走弱,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加快,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本周(5月22日至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6.866-6.876之间振荡,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698,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价报6.8610,较上一交易日涨68个基点,创逾3个月最高收盘,本周累计上涨316个基点。

“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汇率作为典型的金融市场变量,易受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从而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刘健指出,4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回落,而欧、日经济景气度提升;美联储近日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6月加息概率较大,缩表也将提上日程;加之此次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等影响,不排除未来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阶段性加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