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丨东北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2017-05-25 12:42:16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期,网络上一些关于唱衰东北经济的言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对东北振兴工作高度重视,随着多个重大政策举措的陆续出台和效力逐步发挥,以及东北三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东北地区经济出现逐步企稳趋势,经济社会发展不乏亮点。当前,东北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东北重振之路该如何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亮点频现 东北经济筑底回升中

新一轮东北振兴进行时(1)

(资料图片)

国家关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实施正在逐步发挥效用,客观上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尽快企稳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效果正在显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夏意渐浓的东北,与气温一同回升的还有冰封已久的经济,企稳回升中亮点频现。

曾多次带队赴东北三省调研,深入了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东北三省正处于缓慢筑底回升中,经济运行最困难的阶段有望尽快度过,同时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发展亮点频现

范恒山指出,东北三省主要经济指标已经筑底趋稳。今年一季度,黑龙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8.0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是2014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74.7亿元,同比增长2.4%,结束了长达一年的下降局面,实现了正增长;吉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

在范恒山看来,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有望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这四个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体量占东北三省的一半左右,这四个城市经济率先企稳向好对东北地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家发改委近期调研的情况来看,东北三省新兴产业发展都呈现良好态势,一些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对接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发展势头也比较好。

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优势领域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范恒山说,东北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冰雪旅游等加快发展,东北地区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范恒山用实地调研举例说,截至目前,在辽宁鞍山激光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超过300家;辽源市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通过打造“互联网+袜业服务云平台”实现带动就业近万人,在去年产值80亿元的基础上,预计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吉林一号”卫星在农业、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广泛应用。

利好政策继续发力

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离不开多套东北振兴措施带来的阵阵暖风。

近年来,国家围绕新一轮东北振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和重大改革创新支持措施,支持力度之大、政策含金量之高都是罕见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一年就有20余个部门牵头出台和制定了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促进东北经济企稳向好的具体政策举措或工作方案40多项。

目前,一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已逐步实施,一批改革创新试点和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例。有关部门支持东北地区推进“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支持东北地区编制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组织东北地区13个城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支持筹建辽宁振兴银行和吉林亿联银行等两家民营银行,推动支持在东北地区设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支持东北三个国家级新区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建设,创新性推动东北与东部地区省市开展对口合作,组织“标杆企业东北行”“先进园区东北行”等。

范恒山认为,国家关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实施正在逐步发挥效用,客观上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尽快企稳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效果正在显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在东北地区经济占比较大的石油、煤炭、钢铁等行业生产经营逐步回稳,对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单一城市缓解当前突出问题和财政收支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地方政府也真抓实干、卧薪尝胆,为推动东北经济企稳向好做了大量工作。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经济将企稳回升并力争稳中向好。

直面问题 东北力争再造“新引擎”

新一轮东北振兴进行时(2)

东北振兴的重点在于改变发展思路,要从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来走出困境。而先行一步的东部地区自然成为东北学习的“榜样”,对口合作正当其时。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关于东北困境的讨论一直是舆论场的焦点话题之一。

振兴十年,东北经济为何再陷困境?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面临的问题从表面来看,是由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造成的,而实质上还是老工业基地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的综合显现。”

找准病因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东北振兴的重点在于改变发展思路,要从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来走出困境。而先行一步的东部地区自然成为东北学习的“榜样”,对口合作正当其时。

参与2016年标杆企业东北行和先进园区东北行活动的东北地区企业和园区负责人表示,从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内生动力的角度来看,标杆企业和先进园区的先进理念、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比给予政策和资金更为重要。

直面问题

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自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一些突出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范恒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阶段,东北地区“重化”特征明显的产业特点,使得其受经济增速“换挡”的影响比其他地区剧烈,结构调整“阵痛”也更加严重和持久。

范恒山坦言,目前东北地区遇到这些困难,本质上还是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

从体制机制上看,东北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行政色彩仍然比较重。国有企业历史负担较重,活力仍然不足,现代企业运行制度、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全面建成,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方面存在的老问题尚未根本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活力不足,全社会创业氛围不浓。东北科教基础雄厚,但科研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看,东北经济发展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过度依赖投资,投资率过高,投资质量效益又偏低,这种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主导产业主要是面向投资领域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大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发展滞后,不少城市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尚未根本改变。从产业组织结构上看,“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多,“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少,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向东“取经”

“由于东北地区是我国执行计划经济时间最长的地区,在着力补齐硬短板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补齐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软短板。”范恒山说。

“向东看”成了东北地区补齐“软短板”的坚定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

在范恒山看来,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是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东北振兴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促进跨区域合作的体制创新,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的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范恒山认为,不同于对口援建和对口帮扶,支持东北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开展对口合作,重点是要推动东北地区向东部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和转变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同时推动东北地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指导开展对口合作的有关省市共同编制具体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推进对口合作实施的具体指导,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对口合作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在去年6月和11月,国家发改委就先后邀请了阿里巴巴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海尔集团、平高集团、沈阳远大集团、宁夏共享集团等6家行业标杆企业,以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新区、中新苏州工业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长葛产业集聚区和华夏幸福固安产业园等6个先进园区分两次赴东北三省开展巡回宣讲报告会和座谈会,推动东北地区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

据范恒山透露,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组织开展这类活动,举办金融机构和服务型政府东北行活动,继续推动东北地区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

着力改善投资营商软环境

投资营商环境的好坏是企业家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

范恒山表示,投资营商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国家发改委也将积极支持地方投资营商环境建设。

比如,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支持东北三省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推广“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简化流程,明确时限,提高效率。支持大连金普、哈尔滨、长春国家级新区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努力打造东北内部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体制的先行区。

同时,推动地方实施改善投资营商软环境专项行动。配合地方政府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动优化东北地区市场信用环境,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营造企业守信经营的社会氛围。对东北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定期进行督查评估。

尤为重要的是,扶持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组织实施好《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支持地方建立融资担保体系,重点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担保。

“东北地区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同时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定会迎来光明的前景。”范恒山说。

经济回暖如何引得“大雁北归”

新一轮东北振兴进行时(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闯关东”的记忆还未完全模糊,东北曾经引以为傲的“人口净流入地”就成为了历史。步履维艰的东北三省,再遇上人才外流,无疑是雪上加霜。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一语道出了人才对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告诉本报记者,在其多次赴东北地区调研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很多企业、科研机构都反映,这几年吸引和留住人才难度有所加大,一些名牌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创业,本地也有一些中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到东北以外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

“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一些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需要,存在新兴人才不足的矛盾。”范恒山认为,这是东北地区人才问题与全国共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即主要是由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人才外流。

范恒山表示,从发展环境来看,东北地区仍然存在“大政府、小市场”的现象,地方政府仍然存在直接配置资源、管得过多过细以及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等方面问题,这种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是有制约的。特别是近年来受体制机制问题和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不少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东部地区企业比,能够提供的收入待遇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比较有限,客观上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此外,东北地区总体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强,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社会化支撑体系发育不足,特别是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对人才的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等,都是一些人才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创业、兴业的原因。

从生活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由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转向更追求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中高端人才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越来越倚重于区域的整体综合竞争力和工作生活的综合品质。人们在考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更加看重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交通生活便利性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等软环境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反映,东北冬季寒冷时间长、室外绝对温度低也逐渐成为一些人不选择留在东北地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给东北很多发展前景很好的高科技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些企业不得不在南方设置分支机构来吸引中高端人才。

范恒山认为,“东北地区产业基础较好,高校科研力量强,而且人才基础总体雄厚,近年来人才队伍也大体保持稳定。相信经过努力,东北地区的人才环境会逐步改善,越来越好。”

实际上,近几年来,东北三省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积极作为,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引进中高端人才,改善人才环境,推动形成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氛围留人的良好环境。

经济回暖时,如何进一步优化环境引得“大雁北归”,将是新一轮东北振兴进程中的重要议题。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首页上一页...345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