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方便面行业失宠,日清欲做堂吉诃德?

2017-05-19 10:35:48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文|张欣然,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方便面不再受宠,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1958年,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1910——2007 原名吴百福,日籍华裔)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从此方便面迅速畅销融入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众多品牌顺势而生,2007年全球销量达到979亿包,全世界平均每人消费15包。

然而近年,在中国,随着国人开始注重食品健康和生活方式,方便面被贴上“垃圾食品”、“廉价食品”的标签,吃它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某些品牌能把方便面做成健康食品,也难以维持成本而因价格或技术瓶颈失去竞争力。自2012年以来,方便面行业在销售额和盈利达到顶点后,出现了滞涨甚至下滑。中国市场的销量在2007年达到巅峰(498亿包)后开始回落,2009年为409亿包,2012年又上升到440亿包,约占当年全世界方便面销量的一半。此后,我国方便面销量和企业利润双双逐年下滑,2015年销售量下降了12.6%。全球最大的方便面公司康师傅利润下滑了35%至45%,有好几家方便面公司因此倒闭。方便面真的跟不上时代了吗?

方便面最大优势是简便、价廉、保存期长。在我国经济进入快速重建、人口流动大、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时期,即食平价的方便面刚好适用了此阶段的生活方式,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也正由于国人生活方式的再度改变,使方便面产业由盛转衰。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外卖行业迅速扩大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如今,无论宅男宅女,还是写字楼里的办公人员,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借助网络订餐,选择即时、及其多样、价格多样的食品,新的产业的诞生几乎可把“方便面模式”秒杀。好在方便面已经培养了很大的受众群体,这个行业在中国还不至于全军覆没,日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清欲在中国扩大业务

明年日清就成立 70 年了。日清旗下还有 UFO 飞碟炒面、出前一丁和拉王等方便面品牌。据称,目前日本日清已是世界最大的即食面生产商及销售商。此外,其他产品的生产销售日清也有涉猎,包括冷藏冷冻食品、零食、洋果子和饮料等。

目前,中国的方便面行业虽然在逐渐萎缩,但总的销量依然占据全球的一半之多。如此巨大的肥肉,日清凭着产业链庞大,自然愿意在逐渐下滑的市场逆流而上,将产业精细化并再度扩大业务。

2004 年日清与今麦郎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截至 2015 年退出前,日清已累计投资136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8.3 亿日元)。

有分析称,两者合作十年后分道扬镳,与双方战略分歧有关。今麦郎看中二三线城市,旗下方便面品牌定价偏低,而日清自有产品定位较高端,未来日清想以香港、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专注高端方便面路线,如合味道售价约 6 元,较今麦郎等品牌贵了近半。有观点认为,日清选择高价定位的战略非常成功。目前在20元以上的高价方便面市场,日清占比达20%以上,拥有忠实的客户群体。

目前由于外卖崛起,消费者可选择的替代品增多,低端方便面处境尤其尴尬。然而在高端方便面市场,可操作的余地较大,日清《2021 年中期计划》称,中国消费者偏好正转向价高量少的杯面,2013 年起,中国杯面市场规模年均增速 39 %。而杯面正是日清的优势所在,毛利率也较高。

另外,据日媒报道,日清将利用方便面销售渠道开始在中国销售薯片,打造成仅次于方便面的主力食品。

香港上市,能成吗?

有消息称,为了进一步增强方便面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日清已经花了几年时间重新梳理大中华区的业务,并为之后的独立上市做准备。

根据港交所 5 月 12 日的公告,日清已经确定将这部分业务剥离出来,申请一次融资总额 2 亿美元的 IPO。

在 2015 年,日清断掉了与今麦郎的合作关系后,自行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在香港,日清则是接连收购了本土品牌“公仔面”和“福字面”,加上已有的“合味道”、“出前一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近 7 成。日清方面表示,此次拆分上市之后,大中华区业务还将继续以战略合作或收购方式,扩大市场优势。针对香港市场,还将扩大销售网络,并继续推广先前“自制杯面”一类的特色营销手段。

目前,中国作为最大的方便面市场处在被“外卖”革命的阶段,为了扭转低端产品线毛利率低、导致亏损的状况,几乎所有的方便面品牌都开始向高端产品线升级。

而最早靠杯面打开这个市场思路的日清,今后势必会面临来自康师傅、统一等品牌更为激烈的竞争。日清能否在港成功上市呢?尚不可知,但日清能走到今天,在产品多元化、、改良、创新方面肯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编辑|徐冰莹,财华社财经编辑。

关键词:方便面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