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鞋王百丽国际“卖身”,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没落?(2)

2017-05-18 17:16:14    中新经纬  参与评论()人

实际上,百丽国际的成功更得意于渠道的红利,百丽本身也更像是渠道品牌而非消费者品牌。当初,百丽国际踏准了消费升级初期的节拍,那时候国内消费者购买力迅速提升,同时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尚不是十分敏感,其遍布全国的渠道优势成就了百丽品牌和鞋王地位。这也造成了百丽对渠道品牌和消费者品牌的混淆,使其对消费者品牌过度自信。但是,这种多品牌背景下的产品定位并不十分清晰,同时多品牌势必带来设计创新成本的成倍增加,以至于最后百丽产品款式更新慢成了市场的共识,这势必造成消费者不断流失,更别说持久的青睐和偏爱。最后,百丽国际对其多品牌战略过度自信,意图通过多品牌战略占领所有市场,但是产品又过于大众化,最终的结果反而成了高端客户看不上,低端客户买不起,更别说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电商来了,百丽却不在风口上。

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传统实体经济的版图。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到1.85万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成为带动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远高于百货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其他零售业态的增速。得电子商务者,得天下,已经不再是一个传说。

但是,百丽国际太过于相信渠道为王,并没有想好应对电商冲击之策。从2009年开始,百丽国际开始布局天猫、京东等平台,随后相继成立了淘秀网、优购网,之后淘秀网合又并至优购网。令人惋惜的是,这几次触电尝试最终都未形成气候,直到今天也未能形成明确的电商发展策略。作为靠实体产业起家的企业,百丽国际的触电反而是“左右逢难”,一方面要保持既有线下渠道不受冲击,另一方面还要获取线上优势,两只兔子同时抓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百丽国际内部电商与实体的碰撞也是公开的秘密。另外,百丽国际的生产也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没能抓住互联网+的尾巴,实现柔性制造,以工业化的流水作业,生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电子商务来了,新业态一个接一个飞起来,甚至红领西装这样的传统产业也通过转型飞了起来,而百丽国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感叹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如今,高瓴资本集团接盘百丽国际,资本牵手实业,或将开启百丽新的征程。(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相均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曾任韩国庆熙大学管理学院科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研究。

(欢迎转载,注明来源“中新经纬”,即视为已获转载授权。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