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企业出海记:“过去好比是厨师,现在要开餐馆”(2)

2017-05-16 11:20:08    潜望  参与评论()人

据了解,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42个国家有130多个机构,660多个项目,在建合同总额410亿美元。除了建设之外也投资电站,正在运行的超过110万千瓦,投资在建的电厂大概有300多万千瓦。

在对话环节,安永中国主席吴港平谈到一个现象,很多中国企业到海外作业有点像游击队,打一枪就走了,没有把根留在那里。这个模式还能持续吗?以后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宋东升认为这个问题是本土化或者属地化的问题。他表示,中国电建的做法是把全球分为六大区域市场,这六大区域的总部都设在海外,他们回到北京算出差,他们常驻海外,我们本土化迈开了很大一步。第二,过去的工程是“F+EPC”为主,由于世界各个国家治理发生的变化、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权借款的项目越来越少,迫使基础设施行业参与投资。中国电建正在全面朝着这方面转型。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总裁尹刚则表示,当今社会,作为走出去的企业,不仅仅是拿到一个项目干成功就完事儿,而是要把这种能力教会当地国,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些产业移过去,把技术移过去,使当地国能够得到一个工程项目,同时带来一方的技术发展。这样才可能持续的做下去。

他提到集团做工程承包公司,过去的使命主要是把工程做好,目前基于市场需求,正在面临转型,“比如我们参与的亚吉铁路,建成后承担了6年的运营维护;再比如我们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阿瓦撒工业园,非洲最大的工业园,去年建成之后我们参与了这个工业园三年的运营维护。也就是说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从承包商往运营商方面转变,这是第一。第二,我们正在往投资开发商方面转变。比如过去主要做EPC项目,后来做EPC+F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些股权投资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些合资项目。另外我们在非洲独立投资了几个房地产项目,我们也在跟进一些PPP的公路项目。”

走出去也面临一些风险。吴港平表示,“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能否站稳脚跟、开拓市场,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勇于突破和转变,同时是否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他认为宏观风险是企业海外投资规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宏观风险主要包括对华关系、汇率波动、政策监管、政治因素,也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规模、行业准入等市场因素,他建议企业做好充分准备,建设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厨师开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