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世界屋脊之巅”(2)

2017-05-15 07:30:16    《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采访中,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和西藏干部群众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历史时代的高速发展。但也要看到,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加上自然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目前西藏发展水平还较低,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小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西藏远殊其他省区的独特区情尤其加大了其脱贫攻坚的挑战性:

一是自然生存条件普遍较恶劣。全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的县5000米、最高的乡5500米,属于高寒缺氧艰苦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气压低、辐射强等,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人均预期寿命68岁。地广人稀,现代医疗条件难以跟上,因病致穷较为普遍和严重。

二是生态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西藏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调节气候、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生态战略地位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约束力度。

三是民族宗教因素加大脱贫复杂性。全区常住人口320多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74%,是全国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区。同时,也是信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区宗教活动场所1787处,其中藏传佛教1782处、在编僧尼46000人,大多数群众信仰藏传佛教。

四是过低的城镇化率制约了脱贫潜力。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西藏绝大部分属于限制和制止开发区域,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目前,西藏平均每平方公里2.63人,城镇化率只有27.74%,大大限制了脱贫攻坚的后劲。

魏后凯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西藏要实现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目标,“必须实行转型和追赶结合,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起能够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大扶贫“聚小流成江海之力”

“面对艰巨而复杂的脱贫重任,全区各级干部群众唯有迎难而上。”采访中,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为了力争“十三五”期间每年消除11.8万贫困人口,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严密精准的脱贫方略。针对全区148695户、5887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因人因户提出帮扶措施,2016年开始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