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巴菲特投资的这家中国公司,电动汽车卖到全球第一(2)

2017-05-10 14:19:17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参与评论()人

恰逢2003年,中国车市处于井喷初期,增长率惊人,众多产业资本,包括科龙、美的、五粮液等,纷纷涉足汽车行业。

方向找好了,但对于半路进军的王传福来说,他还需要一张汽车生产许可证。可是一家没有任何行业背景的企业,要想获得这样一张“牌照”,谈何容易?他必须另想办法。

一次与友人的闲聊中,他得知秦川汽车正在寻找买家。王传福闻言便下定决心:必须不惜代价拿下它,从而获得进军汽车行业的门票。

股东会议上,当他宣布这个决定时,现场炸开了锅,大家不理解比亚迪在电池行业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冒险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整个创业团队中,除了锂电池设备研发人毛德和,其他人都持反对意见。直到收购前最后一刻,身边的人还在劝王传福放弃。

其实,股东和比亚迪团队的担心不无道理。

秦川汽车当时刚刚摆脱多年亏损,2002年销售仅1.7万余辆。尽管王传福是一个汽车爱好者,读过上百本关于汽车的书,在电池领域是绝对的专家,但这些跟他想造汽车的梦想相差十万八千里。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嘲笑王传福,一个造电池的,还想造车?投资者的反应更激烈,很多基金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劝他放弃收购计划,甚至有人威胁他:如果你坚持收购,我们就抛售比亚迪的股票,直到抛死为止。

然而,这些阻挠并没有让王传福改变决定,反而坚定了他的信心:“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以2.69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随后两天,比亚迪股价暴跌30%,市值蒸发27亿港币。

【3】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

即使面对这种局面,王传福的造车之路还是开始了,而且他还主动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

在王传福之前,汽车产业已经有过百年的历史,奔驰、大众、福特等行业巨头发展成熟且掌握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面对巨头旗下的诸多专利技术,后来成立起来的汽车企业对普遍存在技术恐惧症,大部分国内车企在“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过程中,享受着高额利润和高速增长,对技术研发早就失去动力,纷纷选择外购。

而且自主研发确实投资大、风险高,而且成功率低,很不划算。但王传福却明白,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尤其在核心部件上,没有研发就只能任人宰割。

要想赢,就必须改变游戏规则。所以从一开始,王传福就选了一条最难的路:立足自主研发。

而且王传福对技术没有恐惧,他认为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只要敢想敢干,就一定能做出来。这种自信源于他对技术的狂热,在他的办公室,从茶几、沙发到书柜、办公桌,到处堆满了有关汽车制造的图书、杂志和其他资料。

决定收购秦川汽车前,王传福跑遍全国,买了几箱子汽车制造的书。只要有时间,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上班途中,他都会钻研。

当然,要造车,光有书本知识还不够,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王传福的办法是买现成样品,然后拆解、研究、仿制,即逆向研发。

据公开资料,比亚迪每年都要花数千万元买各种品牌的最新车型进行拆解学习,从奔驰、宝马到通用、本田,应有尽有。

在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有数千名年轻的汽车工程师。王传福要求他们拆车,然后写报告。起初,有些人不敢拆新车,尤其是名贵车,怕糟蹋了车却没有成果。王传福知道后,当即用钥匙将奔驰车划花,然后说:“现在,你们可以去拆我的车了。”

通过不断地拆解学习,比亚迪如愿掌握了汽车制造技术。

2005年9月,比亚迪以丰田花冠为学习对象,推出第一款紧凑型轿车F3,大获成功。凭借漂亮的外观、实惠的价格和精细的做工,F3七年累计销量超过百万,创造了国产车的销售奇迹。

但过于明显的模仿痕迹,也让这款“神车”遭到多方质疑和吐槽。

对此,王传福淡淡地回应道:“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

舆论的质疑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传福还因为逆向研发面临不少诉讼,三洋、索尼、富士康等企业先后将比亚迪推向被告席,但都无功而返。

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打赢法律战得益于王传福精明的专利规避策略。

比亚迪有一个100多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检查各部门的产品是否存在侵权情况,有就一条一条地整改,没有就拿来用。这种机制有效保证了比亚迪使用的都是非技术专利,即使竞争对手有意见,也讨不到任何便宜。

逆向研发不仅增强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由于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比亚迪可以做到垂直整合,除了玻璃和轮胎,其他的都是自己制造,这直接拉低了整车生产成本。而比亚迪将这部分利益让渡给了消费者。

【4】巴菲特投资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市场对比亚迪产品的喜爱反应成销量,将王传福推向了国内汽车业领军人的位置,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

早在1998年,王传福就着手研究汽车动力电池。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时,他放言要直指电动汽车,并且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电动汽车研发。

“做电动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虽少,但对能源、环保的压力已经很大。比亚迪做电动汽车就是要让中国三峡大坝的水都变成油,让中国所有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样蓝。”

王传福想做“内燃机时代的掘墓人”,他的想法一度被认为是异想天开。

当时,电动汽车属于小众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还经历过一次市场化惨败。通用和丰田都曾在电动汽车上进行过尝试,但没有哪一家真正重金押注于此。而身为“外行人”的王传福,却决定在电动汽车上一条道走到黑。

他一方面开发全新的汽车动力电池,另一方面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研制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比亚迪在全球率先推出第一款双模电动车——F3DM。

这款车拥有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达100公里。

新车上市后,立刻引来各方关注,连一向谨慎的巴菲特也被它吸引。

这位投资大鳄还打破几十年不投“带轮子的股票”的惯例,向比亚迪投资18亿港币。

巴菲特的投资将比亚迪推向了全球瞩目的位置。但舆论热炒之下,王传福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迷失。但由于盲目扩张、追求短期销量,比亚迪很快便尝到了苦果。

2010年起,受经销商退网、e6被撞起火等多起事件影响,比亚迪陷入了痛苦的三年调整期,众多创业元老纷纷离职。

那段时间,王传福遭遇到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狂人”最终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好在经过反省后,他决定重新将重点转移到研发上。

此后,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动力电池上,从磷酸铁锂到三元锂电池,他们全面布局;在传统动力总成上,从手动到双离合,从自然吸气到涡轮增压,他们全面掌控。

新一轮攻关期间,比亚迪也曾遭遇各种难题,例如零部件厂商在对手的“授意”下拒绝提供相关部件、市场因为相关配套不成熟而冷落比亚迪电动车等。

但王传福认为,当下的困境和之前不一样,他坚信这是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

王传福的研判在2014年开始应验。

随着国家对电动车产业的政策倾斜、充电桩建设的大力投入,外加“雾霾”因素,电动车产业迎来强劲增长。苦尽甘来的比亚迪凭借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抢得先机,连续推出比亚迪秦、比亚迪唐等双模车型。

2015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电动汽车(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6.17万辆,力压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2016年,其又以7.8万的实际销量位居世界新能源汽车榜首。

另外,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先后卖到东京、纽约、伦敦等全球160多个城市。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另一张名片。

对此,王传福曾说:“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而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搜狐公众号】,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就在华商韬略!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关键词:王传福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