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巴菲特投资的这家中国公司,电动汽车卖到全球第一

2017-05-10 14:19:17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参与评论()人

|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 作者:华商文

近两天,第52届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

多年以来,人们将这场大会当作对财富的年度“朝圣”,“股神”的投资计划更是行业的风向标。由此,今年多家媒体询问巴菲特关于中国的投资计划,却只得到一句“我们会在中国找到机会”的表态,未见详细规划。

其实作为投资大鳄,巴菲特在中国的投资可谓“少得可怜”。而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10月,巴菲特的公司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而这位股神还曾表示,在他心里,比亚迪是中国汽车行业电动车的未来。

而创造这个“未来”的,是一直扮演着“行业颠覆者”角色的王传福

靠电池行业起家时,王传福用半自动、半人工的生产模式,击败了全自动武装的日本企业,八年内成就行业霸主;

闯入汽车行业后,他用逆向研发的模式,打破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带领比亚迪迈向新能源的蓝海。

(注意:标题和正文提及的电动汽车,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乘用车,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1】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1995年,当王传福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辞职,准备做手机电池时,日本人是这个领域的绝对霸主,三洋、索尼、松下等几家企业分食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

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一则国际电池行业的消息:日本宣布放弃镍镉电池的生产。嗅觉敏锐的王传福意识到,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中国企业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手机刚在国内兴起,“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一部手机动辄一两万元,一块充电电池的售价都在数百甚至上千元。在王传福看来,这是个暴利行业。

想要分享盛宴,得先砸钱,王传福找到表哥、颇有经济实力的吕向阳寻求帮助。起初,吕向阳并不同意王传福的冒险之举,认为他是犯傻。

但王传福心意已决,他的底气来自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本科搞电池,研究生搞电池,工作还是搞电池。

几番游说下,吕向阳终于同意拿出250万元,和王传福一起创立了比亚迪。

当年,250万确实算是一笔巨款,但放在电池行业却远远不够。

电池行业都是巨头们在游戏,美国电池巨头A123公司倒闭时,其前总裁曾感慨道:“为何电池行业的玩家都是大佬?说白了电池这货复杂度超出你想象。”

王传福带着钱去找日本公司谈合作,却被告知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建一个自动化工厂十亿起步。与之相比,250万只是“毛毛雨”。

还没开门就受了挫,但王传福不愿放弃。苦思冥想后,他找到一个弯道超车的办法:自动化生产线贵,那我就不要自动化,用人工来代替。

王传福找来学机械出身的孙一藻,将一整套全自动化生产线分解开,用人和夹具代替机器,最终研究出一条在日本人看来“土得掉渣”的生产线。

不过,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这个“小米加步枪”的方法虽然土,但非常适合当时人力成本低的中国。

王传福还就此给大家算过一笔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60个月折旧,一个月折旧费2万元人民币。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反复论证后,王传福觉得这个方法万无一失,决定放手一搏。

最终,他只花了100多万元,就建成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成功将电池这个资本密集行业变成劳动力密集行业。

由于前期投资少、人力成本低,比亚迪电池的制造成本比日本企业足足低40%。凭借这一优势,王传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逆袭日本企业,坐上了镍镉电池全球第一的位置。

紧接着,王传福用同样的办法,进入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利润更高,为了防止王传福再次“搅局”,“输过一次”的日本企业决定联手“绞杀”比亚迪,严禁相关设备的出口。

但这一招对王传福不管用,因为他总可以寻找出替代的方案:没有分切机,就用裁剪刀代替;没有纯干燥室,就添加能吸水的药剂……

持续的斗智斗勇中,日本企业对比亚迪的“封锁”从未成功。

2000年,摩托罗拉代表前往比亚迪的工厂考察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条条六七十米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坐着四五十名工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夹具,准确地完成点焊、检测、贴标签等工作。而同样的工作,在日本是全自动的,只需少数几个人。

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生产线,“除了人还是人”。起初,摩托罗拉担心人工操作会有失误,但经过深入了解和产品抽样调查后,他们发现,半自动、半人工的生产线不仅质量可靠,还能大幅降低成本,避免全自动化带来的批量生产事故。靠着这种“落伍”的生产方式,比亚迪成功赢得了摩托罗拉的订单。

这之后,爱立信、诺基亚等手机巨头相继成为比亚迪的客户,比亚迪的各项业务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上市,创下了当时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一年后,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

【2】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短短八年时间,把一个小作坊打造成世界工厂,很多人觉得,王传福应该知足了,不过他心中却另有打算。

电池行业更多拼的是资本,在过去十几年间,行业的技术几乎原地踏步,从石墨负极、硅负极、金属负极到石墨烯,世界各国的材料学家在电池领域的革新层出不穷,但鲜有一种技术成功进入到商业化阶段。

王传福担心比亚迪的电池事业会遇到瓶颈,被更合理的生产方式所替代。他必须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为比亚迪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地。

可选择什么行业呢?

王传福考虑了很长时间:做手机会侵犯下游厂商的利益,电视机市场已是一片红海,房地产的投机性太强……

思来想去,他决定进军汽车业。那时业门槛高、玩家少。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借助比亚迪的电池优势,打造电动汽车王国。

关键词:王传福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