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4)

2017-05-04 09:52:39      参与评论()人

一是聚焦主业做强做精做细产业链成为沪市并购重组的主基调。150单重大重组中,接近130家公司涉及横向或纵向产业整合,交易金额近4000亿元,方案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占比均达到沪市整体重组公司的8成。

二是并购重组方向呈现出回归实体经济的良好态势。重组产业多分布于实体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医药、化工、房地产、建筑、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等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标的资产属于实体行业的方案数量与交易金额均超过沪市整体的80%。

三是在并购重组支持企业产业转型中升级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全部并购重组案例中,近1/2集中于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展现出通过整合协同,加速向高端价值创造发展的新方向。

(六)投资者回报继续保持高位水平

近年来,沪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高位。2016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1.38%,仍然与往年基本持平,在整体经济仍处转型调整的背景下尤其不易。统计显示,共有87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69.38%,同比增加约2个百分点;合计派现6800余亿元,同比增加约1.5个百分点。

分红公司中,代表蓝筹绩优股的上证50和上证180成分公司依然是分红主力,分别派现4068亿元和5747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59.56%和84.15%。从行业分布情况看,金融业的派现力度最大,合计派现3900余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58.02%。从公司分布情况看,持续稳定高比例分红公司群体正在逐渐形成,单年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174家,30%以上的634家,其中有300余家公司连续三年分红比例超过30%。诸如中国神华、福耀玻璃、大秦铁路等公司已经成为沪市公司长期大比例分红的典范。

(七)公司成本费用减负初见成效

2016年,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宏观政策影响下,影响业绩的因素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沪市实体经济(非金融类公司)在成本节约、费用控制、现金流量方面都呈现良好趋势,整体经营质量有所改善。(见图4)

营业成本方面,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营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下,非金融类公司同比上升3.23%,但小于营业收入5.72%的增长幅度,提升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融资成本方面, 2016年度沪市公司支付财务费用2900余亿元,同比下降约9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实体经济的效益。在现金流量方面,公司也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上升,2016年净现流为2.08万亿元,同比上升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