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双高”并购酿“苦果” 多家公司商誉减值

2017-04-28 09:33:29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在过去三年的并购重组高潮过后,不少公司开始吞下高溢价、高业绩承诺并购带来的“苦果”。2016年,由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多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业绩由此大受影响。部分公司股价的下跌甚至引发大股东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并购高潮过后往往伴随商誉减值的集中爆发风险。未来两年,商誉减值风险或集中爆发。对此,监管层开始不断加强对于商誉减值风险的关注。

多家公司受冲击

从目前情况看,吉艾科技、勤上股份、东华软件、威海广泰、理工环科等多家公司受到商誉减值冲击,甚至“业绩变脸”。

以吉艾科技为例,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亏损4.39亿元,同比下滑666%。业绩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是2015年被吉艾科技收入囊中的安埔胜利。安埔胜利2016年度盈利2875.5万元,不到承诺净利润的30%。据此,吉艾科技对收购安埔胜利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达3.29亿元,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2015年5月,吉艾科技以现金8亿元收购安埔胜利100%股权,评估增值率为849%。作为高估值的捆绑措施,交易对方承诺,安埔胜利2015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443.55万元、1.086亿元和1.1946亿元。2015年度,安埔胜利实际盈利9611.5万元,涉险过关。不过,2016年,安埔胜利的业绩承诺“炸弹”还是被引爆。

国泰君安指出,外延式并购,尤其是现金收购,能够为每股收益带来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溢价逐渐积累到商誉这一会计科目。商誉反映的是并购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被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面临计提减值并冲抵利润的风险。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的冲击可能越大。

201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并购重组高潮,并由此积累了大量商誉。由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2015年以来,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杀伤逐渐暴露。深交所当时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3544亿元,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而到了2016年,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杀伤案例逐渐增多。

商誉减值甚至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勤上股份为例,4月15日,勤上股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由预期盈利4787万元变更为亏损3.96亿元,原因则是去年耗资20亿元收购的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业绩承诺不达标,存在4.2亿元的商誉减值。此外,勤上股份收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90%股权可能折戟。公司已经收到交易方发出的相关终止协议讨论稿。

关键词: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