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宋清辉: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是一种过渡性政策

2017-03-23 09:03:16    宋清辉  参与评论()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此次提出的中央调剂制度同样是在养老金全国统筹还难以实现之下所选择的一种过渡性政策,其与真正的养老金全国统筹还存在不小的差别,是暂时缓解养老金矛盾的一种措施。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以下简称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

“建立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中的一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郑春荣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基于各种现实原因,我国养老金全国统筹一时还难以实现,中央调剂制度的出台将对均衡调节各地养老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各地养老金差距不断拉大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是指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基础上,从一定比例起步,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

在郑春荣看来,建立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最主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是为了均衡全国各地区间的养老金负担。“当前全国养老金地区收支分布不平衡,已经成为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最突出的一大问题。”

据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5年,共有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而2014年,全国收不抵支的还只是黑龙江、河北、宁夏三省。

与之相对的,则是全国有10个省份养老金累计结余超过1000亿元,这其中,广东省以结余6158亿元高居全国之首,北京、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累计结余也均超过2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年底,黑龙江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8亿元,这一数字与广东省相比,相差近70倍之多。

各省之间养老金的差距越拉越大,在郑春荣看来背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他以东北三省为例称,东北三省拥有众多国企,而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制,政府将当时已退休的“老人”和尚未退休的“中人”都加入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制。但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责任最终就需要落在年轻职工的身上。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再加之当地年轻人口外流打工等因素,都使得缴费人数在不断减少,有资金需求的人数却相对增多,当地实际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近乎跌破2:1,而全国平均抚养比为2.87:1。

养老金结余最高的广东省,实际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约为9.7:1,这是因为当地老国企相对较少,民营企业较为发达,这使得历史遗留的养老金“旧账”较少,同时能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也使得养老金不断充裕。

当前,对于各地养老金收支的差异,主要是依靠国家与地方财政来补贴。据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社保财政补贴首次破万亿元,2016年约为1.1万亿元,而到2017年,社保基金预算中,财政补贴预计约需占到1.26万亿元。

“那些养老金极度亏空的地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通过有效手段来缓解并扭转,但长期依靠国家补贴也将给我国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郑春荣认为,这也凸显出了尽快建立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来增补的重要性。

关键词:养老金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