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老年消费维权成为重灾区 律师提示消费陷阱

2017-06-26 09:16:32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而且,有近66%的老年人是因为公司推销或者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的。

在天天315的微信平台上,有位网友留言说,她是去年6月份买了一批保健品,没有看生产日期,后来发现两年保质期已经过了一年,而她在这一年之内她根本就吃不完。当她告诉推销员这件事的时候,原本非常热情的推销员就再也不理她了。后经多次催促,推销员拿走了一箱价值近4万元的保健品以后又再也不理她了。另外据这位网友说,她不知道销售保健品的公司的名字,只知道推销员的名字和他的家乡。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她应该怎么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魏晓东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尽量少跟他们协商,多上法院起诉这些人,一定要把这些事放到阳光下来。现在这么私下谈达不到效果,建议拿起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他们,让他们到法院去说清楚。至于说这阿姨连企业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问题。如果这个产品是正规的产品,有生产批号,就不见得去找销售商,找生产者也是可以的,但是可能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找专业的律师去做调查,这些事情都是能查到的。

那么,像这种老年消费的案例中,他们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

魏晓东提示:“通常有几种消费陷阱。第一个就是会销的形式,把许多老人召集在一起,通过‘洗脑式’的讲课,赠与一些小礼品,用小利来套大利,把老年消费者给洗了一遍脑。

第二种陷阱就是免费试用,免费体验。比如说这些东西没效果,不用收钱,但实际上它或许有一点点效果,也可能老人心理作用觉得有效果,他就会继续购买大量、大额的保健品。

第三个就是利用虚假广告和伪科学、虚假专家的这种名义,对老年人进行误导。

同时,老年消费者多少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说,认为保健品能治病。把这个保健品当饭吃,饭都不吃。不听医生的,撇开医生胡乱买。再有就是迷信所谓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