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童装安全标准过渡期过半 童装标签乱仍待规范(2)

2017-06-08 16:47:26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现场

店内童装标签有点乱

在一家名为欧开蒂的童装专卖店内,一款适合23个月宝宝的粉色连衣裙上,产品的执行标准是FZ/T81014—2008,安全类别虽然标注了GB 31701字样,但并未写符合的安全技术类别到底是A类还是C类,仅仅简单标注为“婴幼儿用品”,标签模棱两可。就在同一家店内,一款风信子蓝连衣裙的执行标准是FZ/T73026—2014,安全类别明确标注为GB 31701—2015 B类;另一款适用于18个月婴幼儿的印花套装的执行标准又换成了FZ/T73025—2013,安全类别还是简单标注为“婴幼儿用品”。记者随机查看的三款连衣裙就标注了三个执行标准,普通消费者难以分清到底哪个标准更好,容易看得出等级的安全技术类别商家又是时而标注,时而忽略,这让妈妈们在为孩子选购衣服时无所适从。

之后记者又在一家售卖童装的拉夏贝尔店内随机查看了5款衣服,这些衣服上标注的安全技术类别都是“GB 31701 B类”,没有一件标注为更高要求的“A类”。期间,一位妈妈来给孩子选购衣服,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挑选方法就是摸手感、看款式,偏向于纯棉的面料,但标签具体应该怎么看则“不太清楚”。

网络上销售的婴幼儿服装及儿童服装更是标准缺位。一款婴幼儿肚兜的销售页面没有任何质量安全标准标识,产品安全类别更是无从谈起,商家用大幅图片来展示产品的可爱,提到质量就只说“源自天然”。在一家名为“贝贝怡”的店铺内,一种适合婴幼儿的宝宝居家服累计销量高达4万多件,但在产品信息里只是用文字标注为“安全等级: A类”,就不再有更详细的标识。从一位购买者的评论来看,这款衣服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么好,衣服上有金属扣,而且不是无骨缝制,影响穿着的舒适度。还有的买家只是关心掉不掉颜色,是不是纯棉的,其他的并不了解。

调查

婴童服装消费安全认知总体较低

一方面是企业的标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婴童服装的安全认知总体水平也有待提高。

今年5月,中国服装协会曾联合京东童装、乐友孕婴童发布一份《中国婴童装消费安全白皮书》,提醒消费者和婴童服饰生产商、售卖机构等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在购买婴童服装时最注重的三个因素是材质、款式和手感,93.4%的消费者偏爱纯棉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