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汽车消费“闹心事”困扰消费者 二手车电商争议不断(1)

2017-03-10 08:57:2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800万辆,同比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汽车消费热度仍居高不下。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还处在一个成长期,汽车行业的相关领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乱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体验。

汽车售后小、散、乱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阻碍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14年起,汽车流通领域集体调转船头驶向后市场。由于新车销售单车利润持续下滑,经销商不得不从汽车后市场寻找出路,除了卖车,维修保养算是最顺理成章可以进一步挖掘利润的业务了。在2016年,经销商纷纷投入重金,期待增强维修保养的盈利成长性。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汽车后市场涌现出一大批以上门服务为基本模式的互联网创业企业,以及很多独立的售后维修企业。但是,汽车后市场小、散、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大量此次充好、假冒伪劣等坑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层出不穷。

4S店的技术和零部件等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但维修保养的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大批车主在车辆出保后,不再选择4S店进行维修保养,目前4S店在车辆出保后的客户流失率随着时间不断上升,大部分都流向了社会独立维修厂和连锁维修企业。但另一方面,很多独立维修厂、路边店等虽然在配件、工时等方面价格比4S店要便宜很多,但配件和技术总是让消费者觉得难以让人放心。

与国内机动车的高速发展相比,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信息的不对称,包括汽车厂家对维修配件和维修信息的长时间垄断。对此,交通部等8部门2015年曾联合发布文件,要求汽车生产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到位,对维修保养行业的已有格局没有带来什么大的改变。不过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汽车后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在政策有了突破后,汽车后市场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注意和进入。传统的4S店也开始慢慢转变服务方式,降低费用,应对市场竞争。

二手车电商争议不断

2016年,对于在资本市场火爆一时的二手车电商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包括数据造假、销售事故车等一系列诚信等方面的问题,让二手车电商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期,交易量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行业此前预测的二手车市场爆发窗口,并没有如期到来。

二手车市场一直为诚信问题所困扰,卖的怕卖亏了,买的怕买上当,信息不对称成为困扰国内二手车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凭借标准化的检测标准、相对透明的买卖过程、可追溯的售后服务,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一股新力量,开始之初受到市场和资本的热捧。

但随着二手车电商平台不断增加,行业间恶性竞争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关于二手车交易的投诉也逐渐多了起来,单纯靠烧钱来支撑平台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2016年,国内几大知名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纷纷曝出诚信危机,包括数据造假、销售事故车、后期服务“踢皮球”等问题,让二手车电商进入了一个低谷。

对此,进入2017年之后,各大二手车电商平台也在纷纷调整业务方向,向更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提高评估、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性,把控车源的可靠性,通过大数据操作,提升效率保障服务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