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科技 > 正文

背靠中芯国际成长迅速 中芯集成产能待爬坡仍未盈利

《投资者网》乔丹

编辑吴悦

近年来,在国产替代机遇下,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链迎来蓬勃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及赛迪顾问的数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EMS和功率器件消费国。然而目前国内MEMS和功率器件整体自给率不足15%,在2025年达到70%的目标下,仍有巨大的替代空间。

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本土化的采购需求,为国内众多MEMS和功率器件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进而也推动产业链上相关公司加快了上市步伐。今年6月,国内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集成”)便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于近期回复了上交所审核问询函。

结合其招股书及问询回复函来看,中芯集成在短短时间内,便实现了业绩规模及市场地位的提升,成为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之一。但囿于其仍处于产能爬坡期,加之成本压力,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还停止合作了多家客户,多重压力之下,面临的挑战不小。

与中芯国际联系紧密

本轮上市,中芯集成拟募资125亿元,用于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二期晶圆制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中芯集成主营业务收入包括晶圆代工收入、模组封测收入和研发服务收入。其中,晶圆代工业务涵盖MEMS、功率器件两类产品,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的板块营收占总营收比分别为92%、86%及92%。

从其历史沿革来看,中芯集成与中芯国际存在紧密联系。公司前身为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即中芯有限,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电器于2018年3月共同出资设立。

其中,中芯控股为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越城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为中芯科技,中芯国际为其间接控股股东。成立初期,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对中芯有限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8.03%、23.47%。

基于此层关系,中芯集成的初始业务资产也均来源于中芯国际。

公司核心业务MEMS、功率器件相关的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使用许可,便由中芯国际转让或授权所得。根据招股书,中芯国际向其授权了相关的573项专利及31项非专利技术,公司支付一次性固定许可费13.56亿元。

与此同时,为保证公司顺利承接并持续经营相关业务,原受雇于中芯国际,与微机电及功率器件业务相关的员工,也转移至了中芯集成。根据双方签订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及《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之补充协议》,至2024年3月20日以前,中芯国际将不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开展中芯集成正在从事的MEMS及功率器件业务。

依靠中芯国际,中芯集成建立了第一代技术平台,在经历多次股权转让后,中芯国际依然持有中芯集成大比例股份。截至上交所问询回复出具之日,中芯国际通过中芯控股直接持有中芯集成19.57%的股份,并通过越城基金、三家聚源系基金等间接合计持有中芯集成0.65%的股份。

虽然与中芯国际依然关系紧密,且在2024年后有与之从事同类业务的可能,不过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后,已在人员及技术上均已实现独立性。包括建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以及完备的自有知识产权体系。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不存在与中芯国际人员、技术人员混同的情形。

独立性在收入上也有所体现。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许可技术对应的收入占比已从88.73%降至29.6%,自研技术对应的收入占比则从11.27%升至70.4%。公司在独立性上取得了突破,但始终面临盈利难题。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